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世界风情

破解老厝保护与利用难题 福建屏南“空壳村”变“网红村”
发布时间:2020-12-23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子剑
分享到: 收藏
  闽东大山深处的贫困村,3年耕耘,会发生什么?

  2017年村财收入为0元,2018年全村脱贫摘帽,2020年村财收入预计可达57.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超1.8万元增长到超2.1万元。

  这里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截至2020年4月,全村常住人口由2016年的不足200人,恢复至600多人,其中有34户131位新村民。这些新村民中,有来自香港、上海、江西等地的外乡人,也有漂洋过海而来的英国人。

  元旦小长假将至,村里的民宿已多被预订。其实,从2018年以来,龙潭村月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假期“一房难求”是常态。

  3年新生,龙潭之变从何而来?

  

  龙潭村。李锐 摄

  政府主导:因地制宜,文创兴村

  岁末,闽东大山里阵阵清寒,然而龙潭村却并不冷清。

  几位游学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倚着老厝的篱笆,面对着潺潺溪流,在画板上印上一幅幅乡村画卷,而他们背后的土胚老厝内,两位年轻的乐手一把吉他一面手鼓,乐声飘出老厝的木窗回荡在不远处的廊桥里。

  两位乐手都是龙潭村的新村民,2019年带着一家人驻村创业,租下一套百年老厝开起了音乐休闲吧。

  龙潭村沿溪而建,村史数百年,村尾的廊桥也已年过百岁。溪流两侧遗存的民居一字排开,多数为明清古建,老则400年历史,少则100年,虽空置残破,但整体风貌保存完好。

  曾几何时,龙潭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迁居县城、省城,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发展的着力点何在,又如何将留存的老厝保护利用好,这是屏南这样的山区县的“痛点”。

  “屏南‘底子’薄,发展只能立足于自身优势。”曾担任过屏南县委书记的宁德市副市长吴允明回忆起当年决策时说。

  

  龙潭村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李锐 摄

  屏南的“优势”,就是传统村落集群。屏南现有258个村落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22个,省级传统村落11个,境内现存古代廊桥56座。

  自2014年开始,屏南县把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同时,全县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打下基础。2015年屏南县聘请文创专家林正碌作为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总策划。抱着“先改变村民观念,激发创造力,再吸引新村民,同时整体规划古村落环境,最终形成创意产业村落”的想法,林正碌团队先后在甘棠乡漈下村、景区双溪古镇试点“人人都是艺术家”项目,为村民、游客提供免费油画教学。

  随着艺术元素的植入,古村旅游风生水起,双溪古镇的文创基地“安泰艺术城”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纷至沓来,目前已陆续接待国内外驻学人员2万多人。

  漈下和双溪的成功让屏南县坚定了信心。2017年,该县成立指挥部,项目化运作传统村落文创产业,全面推进全县文创产业发展。同年5月,龙潭村加入了“文创兴村”的行列。

  引凤筑巢:荒废老厝变文创空间

  年过五旬的村文书陈子瓣见证了龙潭“新生”。

  “从萧条到热闹,现在村里又‘活’了起来。”在陈子瓣眼里,龙潭有三大变化。一变,通过学画,村民有了精气神。二变,新村民来了,租下闲置的老厝创业。三变,游客来了,一些在外的老村民也返乡创业了。

  “绘画,改变了村落的人文生态。村民因此理解并支持我们对村落的进一步改造,而外乡人也会更加热爱这里。”林正碌说。

  

  龙潭村一角。曾婉珍 摄

  这一切,曾伟也看在眼里。曾伟是龙潭第一位新村民,他长期从事文创相关工作,一直在寻找“梦中桃源”。2017年8月底,曾伟从江西老家辗转来到龙潭,同许多后来落脚的新村民一样,眼见连片保存完好的古民居,萌生了落脚的想法。

  空置老厝不少,村里也欢迎曾伟留下,但难就难在老厝早已不适合居住。要拆,业主们不肯;修缮,太贵,工程还复杂繁琐。

  两难之下,屏南县摸索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办法。一是村委统一与产权人签订租赁合同,流转老厝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二是新村民作为老厝承租人同村委签订租赁合同。三是老厝的现代化改造设计由林正碌团队免费提供,修缮费用由县里垫付,新村民分期支付。

  在此期间,县里对村容村貌进行复古整体规划设计,实施“乡村提升工程”,提升村落环境、增加文化设施、完善基础设施等,使得古村恢复了古早味。

  这一“传统村落建筑租养”模式,解决了老厝使用权和修缮费用的问题,实现了“三赢”局面:老村民保留老厝产权、新村民以低成本获得了有天有地有院落的创业生活环境、村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于是,曾伟选定了两栋溪边老厝,一栋运营书屋,另一座则用来运营咖啡屋。

  定下了房子,其次要解决的是修缮资金和时间成本问题。村委会创新地采用由人工费和材料费构成全部工程造价的“工料法”,为曾伟代为修缮老屋,为他省去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预算、招标等繁琐环节。

  

  四坪村离龙潭村不足十分钟车程,如今也已加入文创兴村的步伐。图为四坪村一角。李锐 摄

  2017年10月,曾伟的书屋和咖啡屋先后开业运营。3年来书屋兼营民宿、书籍收藏、文创器物等,已获利超20万元;咖啡屋经营3年已基本回本。

  县委县政府也进一步总结经验,从省里争取到有过驻村经验的干部夏兴勇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并邀请在外经商的乡贤陈孝镇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两人组成村委领导集体共同推动村里的工作。

  对龙潭的未来,曾伟认为:“龙潭集聚了有自我活力的工作室和文创人才,足以撬动旅游等其他产业。”

  

  空中俯瞰四坪村。李锐 摄

  古村落、古民居的传统环境,吸引不少年轻人到此从事互联网文创产业。创业需要空间,空置的老厝派上了用场。如今的龙潭拥有书屋2家、咖啡吧5家、音乐厅1个、美术馆2个、艺术教学中心1个,艺术共享空间和工作室22家,图书馆1家,尚有多家艺术空间正在建设中。

  “别人‘筑巢引凤’,而屏南‘引凤筑巢’。”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蒋金明认为,屏南县探索出了一条古村落群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古村复苏:咱们村现在不输城里

  山水廊桥和创意新业态,引得四面八方的人们慕名而来,有来游学的、旅游的、调研的……龙潭成了“网红村”。

  起初,村里没有公共服务设施,完全没有接待能力。村委一方面规划公共厕所和停车场、鼓励新老村民开办民宿和饭店,另一方面组织村干部动员在外乡贤回乡创业。

  “溪水变干净了,溪边的老房子修起了雨廊,新老房子也逐一修缮、外立面改造。”2018年初,老村民毛小云在朋友圈看到龙潭新貌,颇有感慨:“咱们村现在不输城里。”

  “回来吧!开民宿,现在节假日供不应求!”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当年8月,在外奔波20年的毛小云回到了村里。“龙潭一定会越来越好。”抱着这样的想法,毛小云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学习,决定将老房子稍作翻新,开间民宿。

  2019年5月,毛小云的“龙潭云居”开业,由于赶上了暑假旅游旺季,大半年下来,收入约有10万元。

  这在龙潭并不稀奇,“一间民宿年收入在10至20万元,村口边上的餐馆也是老村民回乡创业的项目,一年收入数十万元。”夏兴勇说。

  

  空中俯瞰厦地村水田书店。卓育兴 摄

  古村“活”了,屏南县也逐步健全配套机制,先后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战略目标、产业布局、政策支持等事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需投入大量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创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推动文创人才和企业集聚。福建省住建厅等有关单位先后为屏南争取到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资金5600万元。

  几年来的探索实践,传统村落已成为屏南县招引社会投资的大平台。2015年以来,该县先后引进了复旦大学张勇教授团队、中国美院陈子劲教授等一批文创高端人才,南京先锋书店、宁德千乘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厦地、前洋、棠口等传统古村落开展古村修复、文化艺术及投资经营活动,翻开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一批古村落逐步复苏。

  2017年9月,屏南县摘得“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县”殊荣。2019年12月,屏南县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试点县。此外,福建省住建厅还将屏南“传统村落建筑租养”模式向全省推广,设计建设了“中国福建传统村落建筑海峡租养平台”,把古建筑保护工作从一村一县经由互联网推向市场。

  政府主导、政策引路、文创搭台、市场唱戏。龙潭乃至屏南今后的路如何走?

  今年8月23日,屏南县委书记党帅在龙潭调研时以12字总结:理清思路、招才引智、开发产品。他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屏南自然环境、文化底蕴等优势资源,定好目标方位、理清发展思路,引导文创产业做精做优;要注重招才引智,突出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在工作中实现“留住人、用好人、引进人”;要继续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文创产品开发,助力屏南文创产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孔令瑶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