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名家名作

关于大计量战略的思考--计量地位与作用初探
发布时间:2018-03-15
文章来源:国家品牌网 作者:刘兆彬
分享到: 收藏

  四、对大计量战略的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法治,确立计量事业的重要地位。

  建议把计量的基本要求写入宪法。国家实行统一的计量单位制度,保障量值准确可靠。

  全世界已有44个国家把计量写入宪法

  我国秦代就立法统一了度量衡。

  要从计量认知世界,计量改变世界,计量发展世界的高度,确定计量的重要地位。

  建议尽快修改《计量法》。这部33年未做重大修改的法律,在我国法律史上也是罕见的。要在新计量法中体现时代发展、计量创新、体制改革、计量技术创新等新内容。尤其是应当有信息计量、网络计量、生物计量、数字计量、纳米计量、量子计量、智能计量、太空计量等新内容。

  建议尽快组织编篡计量法规汇编。主要应包括宪法要写的内容,计量法,国务院条例、地方法规、规章、部门规章、各类国家、行业、地方计量基标准、技术规范、检定规程(2012年,已备案的计量检定规程共1302个,其中部门规程732个、地方规程570个。各类计量标准92566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1235项、企事业单位最高标准51331项。)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各类检定目录、型式评价管理,校准管理等相关规定。保证法规、规定的一致性、准确性、并公开透明。

  建议把计量严重犯罪写入刑法。如故意欺诈罪造成严重后果和损失者,应当入罪。

  第二、制定大计量发展战略规划、明确计量兴国基本方略。

  建议尽快启动组织制定《2020年--2040年中国计量发展战略规划》。要把计量兴国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进一步明确计量未来二十年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战略合作和战略保障。进一步明确大计量时代新型法律架构,体制架构、技术架构和大应用架构。要力争财政每年有100亿元大计量专项投入,20年2000亿的投入。我国财政收入2016年已达15.9万亿元,100亿元支出不但有能力而且有回报。据测算,计量对GDP的贡献大约为4--6%。2017年大约为四万亿元左右,二十年累积贡献应超过100万亿元。所以二十年2000亿元的投入很值。每年100亿元由质检总局统一规划使用,面向全国,突出重点、购买服务。目标:到2040年使中国计量成为世界计量第一方阵的主要成员,成为名符其实的计量强国。

  建议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大计量战略发展研究院,作为计量事业的顶级智库。为制定战略规划、研究国际计量态势,完善法规体系,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智力支持。

  建议建立大计量战略所需要的人才库、数据库、档案库、统计分析平台、人才交流平台、信息化交流平台。要重点研究计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评价体系、贡献率、社会公平指数、社会管理评价等,计算计量的投入产出比,并做国际比较。

  第三、彻底改革管理体制,明确大计量主攻方向。

  建议抓紧研究方案,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无论分与合,都要保持中央、省、市、县四级计量机构包括技术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专业队伍、专业技术机构不能散、不能乱,这是共和国的宝贝,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依托。有专业机构、专业人才、专门法规,计量就有发展希望和未来。

  要彻底改革有前苏联计量管理模式影子的管理体制。在量传溯源体制上要变垂直体系为扁平体系。可以考虑去掉一些大区、或以少量大区为中心,几省合并的量传溯源体系,以适应大计量、新技术、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需要。要大力减少重复浪费建设,形成全国大计量的合力。

  建议越是改革越要重视计量的主导、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建议成立未来20年大计量战略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央领导担任。下设国务院计量发展办公室,可设在质检总局。成立大计量战略发展部际协调联席会议,统一负责相关协调工作。

  建议明确三大计量的基本战略定位。我的看法是:管好管住法制计量,放开引导实用计量(不要再叫工业、工程计量了、太窄了),服务提升科学计量。三大计量都有成就,都有短板。目前最大的短板还是实用计量这部分。目前我国主要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覆盖率不足60%。只有把重点应放在实用计量上,放在企业、产业、工程和服务上,只有计量水平的大提升,才有质量水平的大提升。

  第四、重塑科学计量格局,组建科学计量联盟。

  建议以183项国家计量基准保存单位为基础,组建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核心,有清华、北大、中科院、浙大等相关单位参加的中国科学计量联盟。(计量基准保存单位主要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少部分保存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个别保存在省级计量院,国家高电压计量站、中航集团203所,北京长城计量研究所),建议:国家计量基准在未来要相对集中在中国计量院。中国科学计量联盟要制定章程,明确各自权利、责任、义务。中国计量院要承担联盟组织、领导、规划、协调的任务。主要负责赶超国际先进计量,尖端计量技术,成为国家队的科学计量主力军。联盟在信息、技术、人才、设备、实验室等方面可以联通共享。在重大项目上联合攻关,在资金使用上,多渠道筹资,集中使用、收益共享。形成合力,合作共赢。

  建议放开校准市场。一般性计量技术机构,在完成量传溯源,检定任务之后,都可以从事计量校准服务活动。可否考虑,依托省级、市级、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组建计量校准集团。也可由质检总局考虑组建国家队的计量校准集团。面向三大产业、面向企业、社会单位、面向一带一路、面向全球化。

  建议设立科学计量创新奖,实用计量贡献奖,法制计量规范奖。争取成为国家级奖项,鼓励计量创新发展,鼓励计量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此内容可考虑写入《计量法》。

  第五、大力倡导计量思维,抓好计量教育事业,明确计量文化的重要地位

  建议重新考虑中国计量大学与质检总局和整个计量事业的关系。明确由质检总局对计量大学实行业务领导或指导,省部联办共管。在学科规划、设置、经费支持(在战略规划项目中列支),师生交流、教育科研、信息交流等各方面重新归队,发挥大学专业计量教育对国家计量发展的智力支持。要开设计量学,计量史,计量国际比较研究,专科计量学等等。并由此向下延伸,在中小学教材中体现计量基础知识的内容。从计量思维认识论的角度培养国人对计量的认知,并用计量思维、计算科学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成为人生观、价值观。凡事讲量化、讲计量、讲精确、讲诚信,形成从教育基础入手的计量文化。在教育中培养大计量新时代要求的各类计量人才。这是计量事业的根基所在。多设一些计量博士、硕士点,多评一些计量方面的院士。国际计量委员会的专家有十多位是诺贝尔奖得主。我们期待计量诺贝尔奖得主是中国人。

  建议:建立计量国家博物馆。普及计量文化。全民知计量,全民讲计量、全民做计量,全民共享计量的成果。让计量文化深入人心。要组织专家学者组织编写计量故事100例。让计量走下神坛,走出象牙塔,真正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全民的基本认知素养。关键是普及,是通俗易懂,活泼有趣,确实有用。要大力弘扬计量人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计量文化,是最典型的工匠精神。计量人的优秀代表,是最典型的中国工匠大师。应当形成全社会重视计量、尊重计量、支持计量、实践计量、争做计量兴国的排头兵。

  第六、深化军民融合,明确计量对国防建设事业的支持保障作用

  计量在军民融合方面大有可为。一方面军要融民,把先进计量技术向民用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为本。另一方面民要支军,在高精尖计量技术使用上优先国防,提高国防能力和水平。在大计量的格局下,保证计量的国家统一,形成合力。在军民融合中,要注意把握保密分寸。当今世界,信息发达,公开是通则,保密是特例。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该保密的一定要保密。让计量的军民融合走在前面,结出丰硕成果。

  第七、深化国际合作,明确计量发展赶超目标

  在经济、计量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明确中国计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计量基准实现国际等效的项目约占总项目数量的50%,说明我国计量水平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深化国际计量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在20年内成世界第一流的计量大国、计量强国,提高中国在国际计量领域的影响力、话语权,为人类计量事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应当成为大计量战略的重要目标。

  建议我们要积极参与计量国际活动和交流,在国际计量组织中的领导架构、专家队伍中有中国的一席之地。大力开展同先进计量国家的项目合作、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可以考虑聘用外籍专家人员到中国做计量研究,当客座专家,开展深度交流,适当发放计量专家的中国绿卡。积极推动国际计量组织的改革,可否研究国际计量委员会同法制计量组织的合并,形成合力,减少成本,构建统一大平台。积极参与国际计量发展战略研究,使中国的计量大国地位与计量水平发展相匹配。

  总之,大计量时代正在来临。计量已是二十一世纪的新资源、新财富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我们要用战略思维、计量思维、战略眼光重新为计量定位。理顺计量战略同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珠港澳大湾区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关系。要明确计量是一国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明确计量支撑、保障、引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质量提升的四大技术基础: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当中,计量是最主要、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计量基标准就是最基本的标准。标准的本质是一组技术参数和规则的组合。离开了计量,标准就是一种文件标准,而缺少了最重要的技术属性。认证,检验检测更离不开计量。要明确计量的主导、先导、核心地位与作用。明确计量同质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计量,没有数量值的质量是空中楼阁,是无本之木。人类所有认知都源于量。要叫响计量兴国,要让上上下下彻底转变观念,大力倡导、牢固树立计量思维。只有量化的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先进的。要让计量成为现代中国人的基因,培育计量方面的最强大脑,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计量立国,计量兴国、计量强国。计量是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最亮丽、最迷人的光!

  本文已在《中国计量》杂志2018年第2期全文发表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