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国学教育

国学 不能成为一种“生意”
发布时间:2013-11-19
文章来源:太原晚报
分享到: 收藏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原来把国学一脚踩到底,后来又把国学捧上天,其实这都是不对的。中国现在有一种最可怕的现象,就是一种热潮一旦出现,马上就会变成生意,尤其是现在有很多教国学的培训班,五花八门,这个我特别担心。有很多讲国学的人是带着一种营销和传销的热情讲的,这种泛商业化的现象是致命的。”

  国学的文化作用、精神作用,应该像盐,一杯水,盐撒进去,看不见,但有滋有味有益处,那才是最好的境界。

  的确,在国学热中,如今社会上国学包装服务已悄然成为商机。许多招收小学生的、精英人士的、管理者的国学班,每人的培训费用都在万元甚至几万元以上……如此不菲的国学班收费,却俨然让厚重、古朴、深邃和博大的国学成了时髦奢侈品。有文化学者对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国学授课的手段、动机、目的和达成的结果,所反映出来的过度功利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这些文化短视行为,困惑而又忧虑,批评质疑,这是热衷“国学热”还是“敛财热”?而一些人利用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打着国学旗号行骗敛财的恶行层出不穷,更加深了人们这种共同的感受。

  国学所蕴藏的经验、智慧和启示,穿越历史和时间一直伸展到现在,对现在发生着影响和作用,我们用它来化解心灵的危机,解释当下的生存困境,救赎迷惘的灵魂,拯救萎缩的生命,这就是国学的价值。但是,那种对待国学急功近利的态度,忘却了国学的教育、学习和传承的意义,使之沦为牟利赚钱的工具。

  这种功利化、铜臭味十足的“国学”教育,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的培养,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敬重和敬畏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是也要名存实亡吗?

  的确,这绝非虚谈,在如今表面“红火”、“热闹”的国学热背后,却是令我们忧虑的文化情形:我们作为国学教育基础的母语教育水平仍很低,远不及上世纪50年代;传统文化知识缺乏普及,经典文化流行“戏说”,历史“俗讲”泛滥……

  当国学成为“敛财”的工具,以文化谋利,我们失去的不止是历史、传统、文化的竞争力,失去的恐怕还有我们民族的精神核心、民族的自信!(本文作者:杜浩)

责任编辑:子京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