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地方频道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地方频道 > 正文
雍和宫大街“慢街素院”全线亮相
发布时间:2019-09-07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于丽爽
分享到: 收藏

  日前,改造完成后的雍和宫大街道路宽阔、交通顺畅,街两旁建筑高低错落,再现“慢街素院、贤居雅巷”的风貌。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简直认不出来,变化太大了!”走在整治一新的雍和宫大街上,曾来过这里的人都惊呼。印象里那个满大街不是卖香的就是算命的,临街商铺违建侵街占道,变电箱、指路牌挡在路中间的雍和宫大街变了!

  脚下的步道变宽了,曾经挡在人行道上的路牌、灯杆、变电箱不见了,街角路边还多了很多小绿地。临街建筑面貌一新,古朴四合院、民国风、新中式建筑风格各异。绿荫下、店铺前,居民、商户坐在小板凳上,享受着惬意时光。

  9月2日,雍和宫大街南段撤掉施工围挡,至此,历时17个月、全长1130米的雍和宫大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工,整条大街呈现出“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的风貌。

  综合整治以人为本

  雍和宫大街南起东直门内大街,北至安定门东大街,沿街两侧为平房保护区,并有雍和宫、国子监等文保单位。

  2018年5月,东城区启动了雍和宫大街北段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2019年4月又启动了南段。工程不局限于解决单一问题,而是包括建筑风貌提升和全段的景观、交通工程提升以及持续性的公众参与工作。

  去过雍和宫的游客,一定对雍和宫大街的人行道印象深刻:由于历史和文物原因,路东侧雍和宫西墙下的人行空间不足一米,个别地段,为了躲公交站亭和电线杆,行人甚至得下到机动车道上绕行。

  综合整治以人为本,把畅通交通作为重点。按照行人、公交优先原则,对道路进行改造。改造后,路东人行道宽度不少于2米,路西人行道宽度不少于5米,大大改善了通行环境。大街还进行了“多杆合一”、电力设施小型化、隐形化、景观化改造,整条大街上233根杆牌整治后将保留79个,安装智慧灯杆后,一个灯杆可以集合指路牌、路灯、交通监控等多种功能。

  绿化美化也是整治提升的重点。过去,地铁5号线雍和宫站G口出来后,道路逼仄难行。此次改造,在这里打造了“儒风禅韵”景观节点,违建拆了,路重新铺了,建起了“陈仓石鼓”文化墙,花坛里有树有草,让行人忍不住想坐下来多待一会儿。

  建筑风貌“和而不同”

  从北二环出发沿雍和宫大街向南走,路东是雍和宫,路西过了地铁站口,都是青砖灰瓦坡顶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比较安静。过了国子监街路口,临街铺面房多了起来,建筑的民国风渐浓:砖混结构多了,平屋顶多了,很多门窗都是拱门。继续往南和簋街交界,一些新中式建筑也出现了。

  “历史上,雍和宫大街北侧就以居住为主,向南与东四北大街相连,东四北大街是繁华商业街,雍和宫大街从北向南,建筑从古朴四合院民居、民国风商铺、新中式建筑逐步过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孙书同介绍,此次整治,北新桥街道和设计团队根据查阅出的历史资料以及居民的回忆,对每一处房屋进行了“量身定做”,避免一条大街一种工艺用到底的情况,做到“和而不同”。

  按设计,北段主要是“慢街素院”,体现传统合院居住为主导的建筑风貌。南段的建筑风貌设计特色为“京华剪映、街区新生”,展现从北至南、由古朴向现代、由居住向商业逐渐过渡的建筑风貌。

  改造过程中,翻建如意门11座、西洋门15座、随墙门20座、金柱大门4座、小门楼1座。

  菜单式设计居民自选

  采用“菜单式选择”,让居民部分参与到方案设计过程中,是此次整治的一大亮点。

  “根据建筑风格定位,为居民提供了48种门窗菜单,比如门窗的木格图案就有龟背锦、灯笼锦、套方等,门窗的配色有红抹绿、黑抹棕、红抹黑等。家家户户看似一样,又各不相同。”孙书同介绍。

  广告牌匾也不再一刀切。整治后,大街上保留25家商铺,有9家有自己的LOGO和品牌标识,保持不变。其余商户,提供了8种方案供选择,包括材质、颜色、字体等。光牌匾的颜色就有黑胡桃木色、红胡桃木色、浅原木色、深原木色等,刻字手法有阴雕、阳雕、阴包阳等。东城区文联还邀请了8位书法家,为商户书写匾额和对联。163号商户的招牌上只有“手擀面”三个字,设计人员从工商执照上发现,“手擀面”店注册的名字叫“金世添华菜馆”,设计师和店主反复商量,又请制作牌匾的公司出主意,最后把“金世添华”做成圆形印章模样,放大菜馆两个字,既醒目,又不会遮挡砖雕,店主很满意。

责任编辑:墨伶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