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9武汉种业博览会现场。 记者 柳 洁摄
武汉加快建设“中国种都”,依托优势农业科技资源,紧盯市场需求,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武汉·中国种都”核心区已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部级检测中心,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科技成果日益丰硕、专业人才不断集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近日,“2019武汉种业博览会”在武汉市黄陂武湖现代农业园举行。中外500多家种子商选送了3200多个特色品种参展。其中,很多是这两年才研制出来的新品种,吸引中部五省种业基地前来淘金。
“种业,被称为‘现代农业的芯片’,武汉正抢抓机遇,依托优势农业科技资源,紧盯市场需求,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种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武汉市市长周先旺表示。
以会为媒搭平台
俗话说“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在“2019武汉种业博览会”现场,记者看到每一畦地里都种着一种蔬菜,或者是番茄,或者是苦瓜、辣椒等。按照种博会的要求,每畦必须种6种以上不同公司的产品,便于采购商对比、挑选。
武汉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种业博览会上设置了田间展示专区,展示茄果类、豆类、瓜类等各类新优蔬菜品种50多个。带来的新产品不仅展示,也可以免费品尝,这让采购商能更加直观感受新品种的独特性。
武汉楚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番茄系列、甘蓝系列等10多个品种。其中,番茄系列中的“粉果番茄”已出口到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长郑伟说:“我们的特色主要是番茄,我们自主研发,现在已经有30多个品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
据了解,武汉种业博览会已经举办了5年,每年报名参加的企业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去年种业博览会达成科技种子合作协议100多个,金额2000万元,当年产生直接社会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种业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核心竞争力。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所长蔡定军告诉记者,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以这样的博览会形式推广更便捷、有效。
“2019武汉种业博览会”首日,吸引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中部五省300家科技种子企业前来挖掘商机。北京、上海、天津、长沙、沈阳等17个省市级种子商会、2212个农业科研院所组织参观代表共200多人参会。博览会期间,签订新种子研发项目7个,协议金额3.2亿元。
经过5年发展,武汉种博会已经成为中部五省种业发展的“金字招牌”,成为湖北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展示平台,形成种业“科研与展示结合”“成果与转化结合”的新通道。
推广良种促增收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近年推出的旺旺甘蓝系列和各种西兰花品种深受农民喜爱,5年内甘蓝推广面积近100万亩,产值达30亿元,为农民增收5亿元以上。
武汉华鑫种业经营部推广的迎丰甘蓝,创造了甘蓝生产露地越冬的新型栽培模式,延长了甘蓝上市供应期,改变了嘉鱼县甘蓝集中上市、价格不稳定的历史。
武汉庆发禾盛有限公司去年向东南亚和非洲20多个国家出口汉产优质蔬菜种子1000吨以上;武汉汉研种苗有限公司出口50吨以上。
同时,武汉还通过种业博览会成功把干辣椒推广到贵州,而且占贵州干辣椒60%以上的份额。
如何解决良种在专家手里,研究成果在实验室里,良种、科技热在上头,冷在下头的问题?“武汉尝试用种业博览会的形式,倡导‘共享经济’理念,以地展种植模式引导各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效果看成效显著。”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介绍说。
革命老区红安县在2017年武汉种博会上相中了武汉市农科院培育的高效新品种“红宝萝卜”,该县胡家河社区和杏花乡剥岸村蔬菜基地引进后,今年种植面积达12000亩,每亩增收1000多元,直接带动300余户贫困户脱贫。
尝到种子带来丰收甜头的红安县,今年6月13日全县100多名农业干部和种植合作社组团参加“2019武汉种业博览会”,全方位了解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器械、新业态。
武汉种博会组委会副主任钱运国说:“红安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充分利用‘院县合作’平台,连续几年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企业代表参加武汉蔬菜种业博览会,展示红安特色蔬菜产品,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掌握“芯片”建种都
地处中部的农业大省湖北,现有主要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单位28家,收藏各类植物种质资源3万余种、16万份,居全国第四位。
武汉有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4个,拥有世界油菜专家傅廷栋院士、世界水稻专家张启发院士、著名柑橘育种专家邓秀新院士等10多名农业类两院院士,在汉专业技术人员达15000人。
“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只有在种子上完全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农业的安全。”武汉市副市长龙良文介绍。
2012年,武汉联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创新提出将建设“中国种都”作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点,把种植业、渔业、畜牧业等纳入大种业体系。2015年,武汉“种都”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奠定了“中国种都”品牌建设的法律基础。
“武汉·中国种都”发展规划(2017—2025)明确了“一核三园五链多片区”的产业布局。“一核”是指核心区高农生物园和南湖农业园;“三园”是指武湖现代种业展示园、汉南种业产业园(种业小镇)、武湖现代渔业种苗科技园;“五链”是指重点建设优质水稻和油菜、优质种猪、水生蔬菜、淡水鱼和生物疫苗等五个种业全产业链条;“多片区”是指分布在武汉市、湖北省、全国及全球的种业繁育、示范和推广片区。
经过多年发展,武汉成功引进杜邦先锋、拜耳作物、先正达、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种业巨头,聚集了农发种业、北大荒垦丰、华大基因等60多家种业高科技龙头企业,形成种企入园集聚发展格局,现已具备全国领先的生物育种能力,形成了覆盖粮食、生猪、水产、家禽、蔬菜、林果、食用菌、生物疫苗等8个优势行业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育种格局。
目前,“武汉·中国种都”核心区已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部级检测中心、7个博士后流动站,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科技成果日益丰硕、专业人才不断集聚。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涂亚平说,武汉已建成种业基地200多个,其中种植业建成繁育基地超过3万亩,年繁育良种600万公斤;建成工厂化育苗基地超过20万平方米,年产优质种苗1.5亿株。武汉中国种都的影响力、辐射力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