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地方频道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地方频道 > 正文
煤都之蓝 大同大不同
发布时间:2019-01-10
文章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收藏
  新华社太原1月9日电 题:煤都之蓝 大同大不同

  新华社记者王文化、孙亮全

  2013年以来空气质量连续排名山西首位;2017年优良天数304天;2018年前11个月一级天数45天,超上一年全年优良天数7天。

  “煤都之蓝,大同大不同”。大同撕下“黑标签”换成“绿名片”的背后,是持续多年减排、增绿、转型之功。

煤都之蓝 大同大不同

  2017年5月17日拍摄的大同市景色(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脱下“黑袈裟” 拆掉黑烟囱

  “云冈大佛遮黑纱,城市处处脏乱差。”仅仅十多年前,扬洒的煤尘令大佛失色,污浊的烟气使行人掩鼻。64岁的大同市民潘云福还记得运煤车辆从云冈大佛脚下排队驶过的情景,环城道路上随便一扫,就是一口袋煤面。

  位于山西最北端的大同市,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等中外驰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大同以能源基地被外界熟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累计为国家贡献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贡献超过3000亿千瓦时电能。

煤都之蓝 大同大不同

  2017年5月17日拍摄的大同市景色(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丰厚的煤给大同带来过荣耀,但“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也留下阵痛,多年的历史欠账让大同的环境疮痍满目。进入新世纪,全国城市“污染榜”上,大同常年“榜上有名”。2003年到2005年,大同连续3年进入全国污染最严重城市之列。

  “空气质量改善,首先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同市环保局局长赫瑞介绍,大同主动应对严峻挑战,打响了“控煤、治气、管车、抑尘、减排、治企、预警、取缔‘土小’”的“蓝天保卫战”。

煤都之蓝 大同大不同

  2017年5月17日拍摄的大同市景色(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面对一些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大同市启动“退城入园”工程,将涉污企业全部搬迁至位于城外的9个工业园区,企业入园同时完成技术工艺水平升级,将燃煤锅炉全部换成天然气。

  与此同时,大同市九大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对于“散乱污”等不达标企业,仅2017年,大同市就取缔了610家。

  燃煤取暖是大同古城内居民多年来的习惯。大同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张海介绍说,大同以古城拆迁改造为契机,将城区集中供暖率提高到99%以上,2004年至2013年期间存在的3000多台燃煤锅炉全部取缔,仅这一项,每年减少燃煤13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2万吨、烟尘0.7万吨。

  再造大同绿 守护大同蓝

  “雁门关外野人家,荒野处处风吹沙。”塞北的大同,生态脆弱,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仅剩下残次林38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1.8%。

  51岁的大同市林业局副局长武俊胜回忆:“小时候上学时,每个人书桌里必备一块毛巾,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桌子,每天都是一层土。”

  接力种树成了大同人民数十年的传统。夏季,在大同市新荣区古长城遗址,沿着一条数十公里的柏油路走过,入眼的均是林浪蜿蜒。这座30万亩的森林公园,以前都是荒山秃岭。

  这样的森林公园,大同人种出了两处。10万亩以上的工程新增8处,10万亩以下1万亩以上的工程新增了56处。从荒山到平川,从城市到农村,大同市地图上开始被片片染绿。

煤都之蓝 大同大不同

  2017年5月18日拍摄的大同古城城墙(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这些绿色工程成了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的屏障。23.5%的森林覆盖率,将大同市每年的沙尘天气由112天降到了8天。

  为了留住更多的蓝天,大同近年又发出“守护大同蓝,再造大同绿”的动员令,增加投入恢复植被和森林的同时,不断扩大城市绿化面积。至2017年,大同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38%和15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美丽山水城市大同成了“环村有林、街道有树、庭院有果、推窗见绿、出门见林”的新“绿都”。

  “‘大同绿’为‘大同蓝’的形成打下了绿色基底。”武俊胜说。
 

煤都之蓝 大同大不同 
 2017年5月17日拍摄的大同市景色(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不做“傻黑粗” 旅游更风光

  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同一度成就了煤都和重化工基地的辉煌历史。随着发展,这些传统产业历经时代和市场涤荡,已经风光不再。

  在减排和增绿的努力中,转型也成大同的必选之路。大同下定决心改变以煤为主的粗放发展历史传统,寻找绿色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大同转变思维,提出全面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形态,打造“氢都”“能谷”。

  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2017年大同全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完成15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一半。快速发展新能源中,大同市的年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占到山西全省的三成和四成。至2017年底,“煤都”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57.6%。

  除了“风光”外,依赖脚下的“绿色”和头顶的“蓝色”,依靠“清风拂人面,碧水绕古城”,飞速发展的旅游产业成为古都的新实力。2018年上半年,大同市接待旅游者270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四分之一;旅游总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了26%。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