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企业家直通车” 为民企解“燃眉之急”
沧州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公司燃煤锅炉今年改烧燃气,经过推算气源保障可能“断炊”。“企业家直通车办公室”将这一“燃眉之急”反馈给沧州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协调,问题在供暖之前得到解决。
今年成立的“企业家直通车办公室”,设在沧州市工商联,在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建立企业家和党委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收集整理企业家意见建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馈报告;搭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平台;协调处理企业家诉求。
据“企业家直通车办公室”负责人王晓玲介绍,今年他们用一个半月到13个县(市、区)走访一遍,向七大行业的20多家民企负责人和10位知名民营企业家问需问计问策,共收集个性问题12个、共性问题10个。经调查核实分析,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馈;对企业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对问题和建议,全部建立责任清单,限期挂账销号。市委市政府召集企业、政府职能部门逐一分析,一企一策,现场拍板,能解决的拿方案,限期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合理建议,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王晓玲说,过去,有些领导同企业家打交道心存“顾虑”,担心帮企业办事让人说闲话,产生政商“不清”的嫌疑。“直通车”开通后,桥梁建立了,顾虑打消了,渠道通畅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部门、企业与企业间无缝对接,问题解决效率大大提高。
“透过‘企业家直通车办公室’,感受到的是党委、政府对民企的关怀。企业发展有人‘撑腰’,没了后顾之忧,企业家可以放开手脚创新创业。”河北华洋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奎说。
创建“救急”扶持基金 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近年来,一些民企因融资难融资贵而步履维艰。沧州市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长韩中文介绍说,民企倒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银行承诺续贷—企业借高利贷—银行抽贷断贷—企业被高利贷拖死。为此,沧州拓展直通车服务,推出“中小企业风险缓释基金”。
沧州“中小企业风险缓释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与企业贷款银行合作,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较好、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新旧贷款交替期间的资金周转服务。基金日利率仅为0.3‰,比民间融资利率低90%,目前已与12家银行合作,进入14家信用合作联社服务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基金的建立和运营有效降低了企业倒闭风险和融资成本。目前,已累计发放风险缓释基金借款22亿元,为百余家民企节省融资成本8000余万元。
同时,沧州市对“18+7”产业集群,通过设立产业提升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目前,已设立基金或扶持资金的集群20个,资金规模12.8亿元。其中,基金规模超亿元的4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4个。今年底,各集群产业基金将全部设立完成。
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银行不再和担保公司续签合作协议导致大部分担保公司停业的实际,沧州市成立与银行共担风险的“银政通”担保基金,重塑企业担保机制。目前,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已发展至26家,担保资金38.8亿元,有效解决了民企通过担保方式融资难问题。
落实落细落小“放管服” 破除阻碍发展“痛难堵”
为促进民企健康发展,沧州市把发挥直通车作用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破除部门利益“小算盘”,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破解“痛点”。沧州市持续加大放权力度,已累计取消、下放行政权力事项497项;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天以内;提升投资审批效能,与项目审批相关的13个部门实行“联合审批”,审批时限在河北省规定的基础上再压缩50%以上。目前,沧州完成实有市场主体净增目标排全省第一位。
——聚焦“难点”。“放权之后,如何加强监管是‘难点’。”沧州市编委办主任、市政府“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组组长曹厚亭说,放权不是放任,是腾出手加强监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沧州市构建“11张综合清单+2张专项清单”管理制度体系,以清单定职责、明权限,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制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根据本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共抽查2689次,抽查和问责结果依法依规全部公开。
——打通“堵点”。为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堵点”问题,沧州市推进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政务服务事项进大厅率达74.1%,取消不必要的申请材料86个,办理环节压缩257个;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掌上办”,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8.9%;推动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市本级“一趟清”事项达428项,占比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