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吕梁山枣农经常碰到丰产不丰收的尴尬。记者几年前采访一个山村时,房前屋后落满了没人捡的红枣。记者噼里啪啦踩着红枣进村,又噼里啪啦走出来。一位老太太无奈地说:“没人愿意捡枣,卖枣得运到山外,枣价贱,卖的钱还不够路费呢。”
刘在平的家位于吕梁山北段的山西省保德县,多年来一直为卖枣发愁。2014年,他偶然听枣贩子说熏枣能挣钱,便动了心。刘在平辗转多地找到熏枣师傅,吃住在师傅家,踏踏实实学手艺。一次学不会就跑两次、三次,后来把师傅请到家里现场指导。经过三四年摸索,刘在平现在熏出来的枣,味纯、纹理漂亮,很受市场欢迎。
“几毛钱一斤的枣熏过后能卖到七八元钱。”现在,刘在平的熏枣一年收入能有几万元,去年,他还成了全县首批25户“脱贫光荣示范户”之一。村里的第一书记把他自力更生的情况报到县里后,这个年近半百的庄稼汉第一次上了电视。
在吕梁山南段的永和县奇奇里村,第一书记郭若桥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取得了联系,发起了认领枣村的活动。
“摄影师们对口枣农,一对一,一棵枣树一年100元或120元,不管丰收歉收,让枣农有个保底的收入。”认领枣树的发起人、著名摄影家王悦说,1000棵枣树很快认领出去了。
认领的第一年,永和县一带的枣树普遍没有好收成,但是村民却不再犯愁。春天的时候,村民刘应虎家二三十棵枣树被认领了,枣花刚开时,3000多元认领费就交到了刘应虎手上。“枣还没结呢,钱就到手了!”
今年,奇奇里的红枣长势很好。村干部杨爱生说,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采摘了,“村里人认领枣树的总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呢!”
位于吕梁山腹地的临县是全国著名的红枣生产基地,全县有枣农37万人,红枣种植面积82万亩,沿黄河100公里、横向20公里的枣树经济林走廊纵贯南北,被誉为“红枣之乡”。
近三年来,临县以红枣文化节为依托,建立起面向全球的销售网络。现在,临县红枣可以卖到北京、深圳、上海等20多个城市,并与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
临县新闻办主任刘生峰说,现在临县红枣年产值已突破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枣区农民红枣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红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