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项目研究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财经 > 项目研究 > 正文
香港学生"太空养蚕"实验升空背后:装置经多番改良
发布时间:2016-10-27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收藏
  

                            资料图 付毅飞 摄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4位香港中学生两年前设计的“太空养蚕”实验今年10月跟随神舟十一号升入太空。在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当天,4位17岁女生受邀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

  “当我看到点火、升空的一剎那,仿佛感觉之前做实验的辛苦和困难都合在一起,升上太空没有了。” 实验设计者之一梁芷韵说。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航天员会在天宫二号内进行3项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实验,“太空养蚕”是其中之一。这3个实验由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产生。

  “太空养蚕”实验的4位设计者梁芷韵、黄采妍、邓梓仪、王嘉宝是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的同班同学,决定参加比赛那天,她们在实验室里的位置正好在一起,就决定组团参赛。

  从决定参赛到完成比赛一共耗时半年多。由于完全没有养蚕的实际经验,她们用了两个多月去养蚕,4人分为2人一小组,每天会有一个小组去照顾和查看蚕的生长情况,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蚕的特性。

  养蚕过程也遇过一些“麻烦”。有一次因为天气改变,大量蚕死亡,她们不得不重新购买一批蚕。还有一次指导老师周颕熙和她们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实验箱里的蚕虫从孔缝中爬了出来,于是几人从地上一只一只地将蚕虫抓回实验箱。

  如何解决蚕的食物和粪便处理问题是设计实验过程中的两项重点。她们发现桑叶大概一天就会变干,如果吃桑叶,蚕很快就会因缺水而死亡。蚕在与粪便共处的情况下,也会在两天后死去。

  后来,她们想到用含有足够营养物质的人工饲料代替桑叶。人工饲料食用期比较长,大约为4天,航天员不用增加工作量去每天更换。

  由于最早设计的几个粪便收集系统都不太满意,她们又用了一个多月研发出最后的收集粪便系统:在实验箱里安装一个小风扇,利用对流原理将蚕和粪便分开。

  在后来的一次与专家的交流中,她们知道蚕粪便里含有的一种细菌是其致死的原因。

  4位设计者完成实验先后喂养蚕超过百只,每个星期有3天以上在课余时间留在学校实验室里讨论。国家航天局的工程师和专家曾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与她们进行过交流,实验方案也在不断的改良中日趋完善。

  周颕熙认为,设计实验方案对4位从开头就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完整的科学经验。

  她们最早设计的养蚕箱为25厘米乘25厘米,最后跟随神舟十一号升空的是改良后重量在3公斤以内的6个养蚕箱,分别“住”着6只新品种蚕。

  这是中国第一次将人类以外的生物带上太空。

  黄采妍还记得她们在酒泉的戈壁滩观看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的场景:火箭分离的部分在天空划出一条线,飘浮在半空的烟就像一团云,火箭消失后,她同时看见了太阳和月亮。

  王嘉宝也对那个时刻印象深刻。“真正看到火箭升空的过程,很美也很震撼。”

  为了适应酒泉的低温,邓梓仪去之前特意购买了御寒的衣服。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去克服一些不同的困难,她说。

  梁芷韵希望升上太空的蚕回到地球后还可以继续用于做其他实验,也好奇它们的蚕丝和普通蚕丝是否会有不同。她说,别人可能觉得去酒泉是一个比赛的结束,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在科研路上的一个新开始,因为这次经历后更加明确了对科学研究的喜爱。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