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2万亿市场消费总额怎么解
发布时间:2017-01-17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收藏
  
1

 

  1月1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表示,北京的市场规模大,消费结构升级快,品质提升潜力大,初步统计,2016年北京市场消费总额将达2万亿元左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万亿元,同比增长6.5%。

  消费结构升级

  闫立刚表示,2016年北京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增长迅速,占市场消费总额45%左右,增长幅度高于商品消费3.5个百分点。2016年消费结构中增长比较快的一个是服务消费,比如文化、旅游、休闲;另一个商品消费中的餐饮消费增长比较稳定,电子类产品增长也比较快,还有健康、养老方面的产品销售较好。

  北京作为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也成为服务业发展创新的孵化器。近几年来,58到家等知名生活服务企业发展壮大,而刚刚成立的国安社区、多洗等生活性服务平台正在发展、崛起。

  家政O2O平台云家政近日公布数据显示,平台日均订单量超过2万单。云家政分析认为,家政服务快消品化,用户每周需求两次以上用户比例达53%。相关数据显示,洗染服务平台e袋洗在2016年上半年的日均订单量超过3万单,高峰单日订单可达10万单以上。

  市场供给增加

  2016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促进消费增长措施》,要求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北京市重新制定了蔬菜零售、餐饮、沐浴、洗染等11个生活性服务业的行业规范,旨在规范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水平。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服务业占北京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1%。2015年5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目前也是惟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北京批发市场疏解工作进一步推进,脏、乱、差市场逐步搬离北京,并逐渐被新型的商超、生活服务中心取代。曾经的老旧菜市场变成“互联网+”的实体门店,从生鲜百货到家政、维修等一应俱全,从普通零售升级为体验消费以及老年活动中心。

  闫立刚指出,“过去,北京消费方式主要为商品消费,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一直按照商品消费来统计,今后,北京对于消费的统计将变为商品消费加上服务消费”。而这背后的支撑是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它与生活性服务业服务水平提升有着紧密关系。

  除了服务消费的供给水平在提升,商品消费的供给也在调整。闫立刚强调,北京商业今年将注重融合发展,包括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融合、跨业态融合和跨界融合。闫立刚表示,今年北京商业将主推融合发展,尤其是内贸外贸结合。

  去年,北京市开了10家跨境电商O2O直购店。今年计划再建成15家。通过跨境电商体验店提高市民购买跨境产品的便利度,增加市场商品供给。

  消费品质提升

  在消费结构调整、供给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消费市场中品质消费特点凸显。

  以外迁和升级并举的批发市场为例,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新发地2016年蔬菜交易量比上年减少1.8万吨,是成立29年以来首次下降。但是,2016年新发地市场的交易额达到721亿元,同比增长约19%。交易量下降但交易额保持较快增长,源于进口水果和特色菜的增长。据了解,2016年新发地进口水果交易量增加22万吨,交易额增长63亿元;特色菜交易量增加了19万吨,交易额增长6.29亿元。据悉,进口水果的价格要比本土水果高出30%左右。

  另外,在零售端,华联超市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进口果蔬销量增长约18%,半成品菜的销量是2015年的2倍。

  大部分消费者已从“基础消费”上升到“品质消费”阶段。在家电与消费电子领域,追求“品质消费”的趋势十分明显,直接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愿意为高端产品买单。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 王维祎 曲英杰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