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风口,吸引各路社会资本纷纷涌入,发展空间巨大。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下半年,险资和传统金融机构或进入消费金融行业,随着参与者的增多,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正加速由“蓝海”转向“红海”,而金融科技成为各路资本逐鹿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金投手资产总监吴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具有“无抵押、无担保”、“小额分散”、面向中低收入者的特点,随着监管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转向常态化的放开,银行、电商、P2P网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多类主体纷纷开始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抢夺万亿元级的市场蛋糕,预计2017年下半年,险资和传统金融机构将杀入消费金融行业,行业会在金融机构的主导下,优胜劣汰,完成大浪淘沙。
2016年,银监会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常态化。中国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此前透露,目前国内已批准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16家,另外,已批复筹建但尚未开业的有3家,正在审核的有3家,进行论证辅导的有5家,未来还将有一批消费金融公司批筹。截至今年9月末,消费金融公司全行业资产总额共计1077.23亿元,贷款余额为970.29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11%,贷款拨备率为4.18%。
另外,大型电商平台以及互联网巨头利用其线上场景、用户资源以及数据优势,自建消费金融业务线,互联网消费金融增速飞快。零壹财经近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称,2017年互联网消费市场规模将翻番。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消费金融发展目前尚处窗口期,市场主体面临的仍是增量市场,2017年广义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在2万亿元左右。
吴铮认为,在消费分期领域,各企业正在用金融科技手段改变自身效率低下的现状。消费分期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消费场景占领”和大数据风控技术两者的结合。在过去几年间,消费分期业务一直以驻店、现场人工信审放贷的模式存在,高成本、低效率阻碍了消费分期的发展,而过去一年间,技术手段改变了这一情况,可以说,金融科技已然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述《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场景复杂化、分期贷款服务小额分散,业务特征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新兴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未来消费金融以技术驱动的特征将会愈发明显,未来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吴铮认为,消费金融一直受到政策的扶持,但因为“一人多贷”,一些人陷入债务危机,从而能牵动监管的神经。因此,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的政策依然会整体支持,但某些细分领域,或存在收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