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缓解资本外流的另一种对策就是吸引国际资本流入。1月3日,发改委发布通知称,2017年底前,国家外资银行可申请调增中长期外债借用规模。这是近两年来监管层出台的又一个吸引外资流入的“新招”,此前央行、外管局等已推出多项政策,为跨境融资提供便利。在这些政策的作用下,目前我国外债规模稳步增长。
吸引国际资本流入
根据《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发改委于1月3日发布了境内外资银行2017年度中长期外债借用规模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通知称,2017年12月31日前,外资银行可通过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向发改委申请调增中长期外债借用规模;不仅如此,外国银行各境内分行2017年度中长期外债借用规模可相互调剂使用,调剂情况由境内主报告行抄报发改委备案。
发改委表示,在核定2017年度中长期外债借用规模时,将主要考虑申请行近三年外债实际使用情况,以及2017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外汇资金需求。
对于此项政策的目的,发改委称,是为了“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进一步解释,简单来说,这其实就是放开境外机构的进入规模,以吸引更多的外汇,即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境内。一家外资行分行行长也认为,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融资借用外债规模,与目前控制资本流出、鼓励资本流入的整个宏观资本形势有密切关系。
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进一步解释称,这项规定透露出,发改委其实也有推动外资银行贷款“透明化”之意。发改委要求各外资银行按季度报送外债执行情况,实际上就是在说,外资行需要把所有外债融到的资金数据报上来,看看是否真正用于实体,而不是融资后转移到国外或者流入股市等市场。
不断推动跨境融资
实际上,这并不是监管层首次放开境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规模。2016年5月,外管局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外汇管理政策,不设单家机构限额或总限额,并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实行登记管理,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到银行直接办理登记和资金汇兑手续,无需外管局审批或核准。
一面放开准入条件、鼓励海外资本“流进来”,监管层同时也对国内企业“走出去”融资的门槛和便利化程度进行了调整,推动国内企业境外融资,更便捷地去直接“借美元”。就在2017年元旦前,外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结了2016年间,为丰富境内市场主体融资渠道而推出的几项主要改革措施。
郭田勇分析称,这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监管层在不断推动企业跨境融资,通过放宽境内企业发行外债的限制等,以直接吸收更多外币资金。肖磊也认为,监管层的用意,是希望从企业层面能够直接从美元市场融资,这也相当于变相囤积外币,往境内借钱。
借债自由度的增加,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肖磊表示,以前境内企业在国内以人民币融资后,还外债的时候要先换成美元,成本更高,也造成了我国的资本外流。政策放开后,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到境外发行外债,直接借到美元。
外债规模企稳
一系列便利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的改革措施已有成效。在上述境内银行间债市对外开放政策发布后,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2016年1-9月,境外机构共增持境内银行间市场债券1238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三季度就净增持629亿元人民币。
元旦前夕,外管局新闻发言人公布的最新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数据显示,2016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继续稳步回升。截至2016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432万亿美元,较2016年6月末增加427亿美元,增幅为3%,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外债总规模稳步回升的态势。
在此前的一年间,我国外债规模一度下跌。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介绍,2015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6801万亿美元,处于历史高点。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外债余额开始回落,2016年一季度回落至1.3645万亿美元。2016年6月末,外债余额重新回升到1.3893万亿美元,三季度持续回升态势,出现了一个“V型”反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外债规模下跌前,我国曾连续多年作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仅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当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达129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这反映出,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温彬表示,2015年底,美联储重启加息后,美元一路走强。一些此前发行大量美元债券的企业,开始在境内进行短融、中票以偿还美元债务,外债余额快速回落。此前,就曾有机构人士预计,我国资本外流会在2016年保持增势,绝大多数为中国企业偿还外债。
虽然便利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的改革已扭转了我国外债规模的下跌,但肖磊指出,我国市场的开放、尤其是债市的开放还可以更大胆一些,因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在推进,这和债市的利率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市场的开放对外资的吸引力可能更强一些,能够增强资本的流入,进一步形成境内外更均衡的利率。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文 宋媛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