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杰 摄
“万婴之母”林巧稚大夫曾感叹,“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
2016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千千万万个家庭盼望着能再次聆听到那悦耳的音乐。围绕“二孩”的孕育、生产、喂养等方方面面,都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然而,“二孩”元年,产科床位告急、儿科医生告急;奶粉需求激增、婴童市场迎来蓝海。
一方面医院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行业市场爆发式增长,一切都显得措手不及。
年初,南方日报联合广东优生优育协会共同发起2016年度首届“育儿大师推荐母婴品牌评选”。同时,南方日报联合广东优生优育协会、育儿大师开展为期3年的“健康宝贝公益计划——‘优生、优育、优教’三优行动”,为促进母婴行业健康发展树立标杆、为大众提供科学健康知识。
专家预测,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开局年,进入2017年,政策对方方面面的影响将继续下沉、深入,生育高峰也将在明年显现。
总而言之,正如广东优生优育协会会长冯鎏祥所言,不忘孕育初心,让我们继续为“二孩”前行。
政策影响:明年会继续下沉、深入
2016年将过去,新一年即将开启。“‘二孩’政策的影响在明年会下沉、深入。”冯鎏祥说,经过一年的摸底考试,无论是医院还是母婴市场行业,都有一个初判,明年如何更好应对,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我国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官方曾预计受该政策影响,我国大概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然而,人口专家梁建章向媒体估算称,在全国启动政策平均满一年时,全国申请数量仅有105.4万,新增出生人数会远低于105.4万。
而这远低于官方此前的预期。人口学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生育高峰可能在2017年出现。
产科生殖中心:如何应对“产科爆满”“二孩危产”?
国家卫计委最新公布监测数据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半年来,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2016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30.6%。广东省地区亦如此,广东省卫计委统计,今年上半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0.38/10万,比去年同期也有所增加。专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增加,跟全面二孩政策之下高危孕产妇的增多不无关系。
很多高龄孕妇错过了最佳生育期,等到政策释放后,不得不冒着很大的健康风险来生育二孩;许多80后孕妇在一孩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引诱,即使条件允许也要剖,也不得不冒着健康风险来生育二孩,“二孩危产”是2016年带给我们的惨痛现状。为应对此状况,广东多地多家医院建立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全天候急救网络。
同时,针对高企的产科门诊量,广东多家大型三甲医院从下半年开始,积极调整和应对,包括医院增加产科人手,同时安排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普遍设立了“助产士门诊”;超声科周末加班为孕妇提供检查,对于一些急产的产妇,到了生孩子的关头送入我院,急诊开辟了绿色通道,直接将其送至产房;生殖中心开设“二孩门诊”,为高龄求子者开通一站式绿色就诊通道等等。此外,广东拟出台延长职工产假50天的规定,对备孕“二孩”的家庭无疑是一大好消息。
奶粉行业:“全面二孩”成拉动增长新引擎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孕婴产业,奶粉行业则是最先获益。对婴幼儿奶粉行业而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全面二孩”已从概念转向业绩增长。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通过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不排除会有一波较为明显的“婴儿潮”到来。短期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将在“十三五”期间推动居民消费支出占比继续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将会创造孕婴相关的消费热潮、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转型期经济下行压力。
据婴童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母婴市场规模已达2万亿元,而至2018年母婴市场规模将超3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及消费升级,将成为拉动包括婴幼儿奶粉行业在内的母婴行业高速增长的双引擎。
根据尼尔森最新公布的2016中国婴幼儿行业蓝皮书显示,在“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出台后,国内新生儿数量保持稳定而缓慢的提升。全国预期将在2016年迎来超过1750万的新生儿,在2018年新生儿人数预期达到新的顶峰2188.6万人。有分析师认为,我国在2016年开始全面二孩政策,新生儿数量在今年10月后会起步增加,因此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显效会在2017年和2018年。
如果按照CBME调查报告显示的婴童家庭月支出1012元计算,将给整个婴童产业每年增加600亿元增量。中投顾问的研究则显示,涉及到婴幼儿奶粉行业增量每年或达2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一巨大的新增市场,国产奶粉在和进口奶粉的PK战中处于劣势。进口奶粉凭借其品牌、奶源、质量方面的优势以及跨境电商、海外代购带来的便利,抢食新增市场。
婴童洗护行业:进入消费井喷期
受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的影响,婴童洗护行业也进入消费井喷期。外资和本土品牌相继携新品亮相,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入局市场成为新力军,新兴购物方式的繁荣让我们看到“大企业+大电商”的强强联手。
和婴儿奶粉、辅食不同的是,婴童洗护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存在着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的风险,在看似“香饽饽”的婴童洗护市场,有些企业却过得不好,最突出的例子是本土婴童护理老牌青蛙王子遭创始人抛售股份,今年上半年儿童个人护理产品营收下滑41.4%。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抢夺市场,企业在这一年内抢闸生产,密集推出婴童洗护产品,同质化的压力摆在了每一家日化企业面前,消费者对“新突破”的期待正倒逼婴童洗护行业再进一步进行产品细分。(记者 李劼 赵兵辉 见习记者 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