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诺亚财富吃“返佣”软饭投资人受伤 红杉高压下狂奔
发布时间:2016-12-05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收藏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诺亚财富被媒体曝出所承销的一款名为悦榕基金的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烂尾”。据了解,该产品是诺亚财富于六年前承销,当时承诺3.4倍回报、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承诺。但六年后,该产品不仅IPO失败,净资产还亏损近30%,投资者更是面临巨额亏损。投资人质疑,承销这只基金的诺亚财富夸大宣传,并在这一项目中分得高额管理费。

  分析认为,诺亚财富这种类似“返佣”的收费模式,意味着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人,而非自己名下客户。在此制度激励下,诺亚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与管理方通过管理费分成形成利益捆绑,与其应有的独立性原则相悖。

  此外,诺亚财富此前还曾被曝销售过不确定项目、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更改投资策略,被指欺诈并遭投资者投诉。

  2007年10月,红杉资本向诺亚财富注资500万美元。2010年诺亚财富登陆纽交所上市,融资一亿美元。而红杉资本赚得盆满钵圆。

  2015年3月18日,诺亚财富旗下子公司诺亚易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获得红杉中国基金数千万人民币投资。今年10月24日,红杉资本正式宣布参股诺亚财富旗下全资子公司歌斐资产,对其进行战略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歌斐资产曾于2015年2月被证监会采取了责令改正的行政措施,据数据显示,歌斐资产利用4年时间发展,到2015年3月底其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89亿元,而截止2015年9月底,该公司规模已近800亿。

  歌斐资产201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管理规模达867亿人民币,而今年8月份诺亚财富发布的二季报显示,歌斐资产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之后10月份,沈南鹏对其进行了战略投资。

  从4年时间发展到500亿规模,到6个月时间增长200亿规模。有分析表示,歌斐资产管理规模的“突飞猛进”或许是来自于红杉资本沈南鹏的压力所致。

  沈南鹏对诺亚财富汪静波可谓有知遇之恩,当初沈南鹏是从自己一位下属口中听说了汪静波公司的情况,此后沈南鹏就给汪静波打去了电话,在相约见面交流沟通后,仅10分钟时间就敲定了投资事项。

  后来,诺亚财富成功上市,但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却引来了沈南鹏的不满。数据显示,诺亚财富2010年上市首月股价最高达20.32元,截止2016年12月2日收盘价23.89元,而2015年2月,诺亚财富股价最高为23.29元。这此前,该股股价走了一个V字形。

  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采访诺亚财富网站披露的电话,但电话无人接听。

  承销项目悦榕基金被指"烂尾"?

  据南方周末报道,六年前,全国五十余名投资人在诺亚财富推介下,共同投资了一只名为“悦榕基金”的私募股权基金。“3.4倍回报、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这只基金提供的收益目标极具诱惑力。

  但时至今日,这一项目不仅IPO失败,收益还在持续下滑。截至2015年底,基金净值仅为7.49亿元,净资产亏损近30%。若无法在接下来的一年多内找到“接盘侠”退出,该项目将以失败告终,投资人将面临巨额亏损。

  在这五十多名投资人中,钟明等六人共投入了八千多万元。为了挽回损失,他们六人联合进行了近三年调查,发现除去基金管理方新加坡上市企业悦榕集团(B58.SGX)本身管理资质成疑、第三方销售公司诺亚财富(NOAH.NYSE)存在夸大销售问题外,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方之间还进行了高额的管理费利益分成。

  钟明等人质疑,这或许是二者间的“合谋”,通过承诺不可能实现的收益、销售问题产品,为投资人编织了一场造富美梦。在与悦榕集团和诺亚财富讨论项目退出方案无果后,六人及其代理律师决定上告证监会。

  此后,诺亚财富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对悦榕基金事件作出回应。

  汪静波表示,诺亚只是一个渠道,公司代销了房地产基金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怎么运作,包括未来怎么处置是一个渠道来负责还是由基金管理人来负责,应该要有非常清晰的权限的界定。

  诺亚在六年前就推出不保本、不保收益的房地产股权基金的这个产品,绝对是和现在的监管完全吻合,现在所有的监管方都不允许刚性兑付,不能保本保收益,甚至优先劣后都应该有非常清楚的权限界定。

  汪静波还表示,“六年并不算长,大家太急了”。悦榕是一个国际品牌的酒店,中国投资者比较急,比如说酒店就是需要养的一个项目,从国际的角度来讲,六年并不算长,一个精品酒店的工程可能十年才能盈利,核心的问题还是大家太急了,觉得这个项目有风险。

  悦榕没有六年以前想的那么好,但是也绝对不是现在讲的那么坏。这个基金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不同,并无基金净值一说,说它亏损30%并不合理。

  据“聪明投资者”点评分析,投资者说,诺亚财富在销售时做了夸大宣传,他们有当时的路演书面材料。但汪静波强调的是,“悦榕基金”这个产品本身并不保本保收益,至于销售人员是否在销售时可能有夸大宣传的“暗示”,诺亚如何管控约束销售人员,汪静波并未提及。

  此外,中国投资者确实要面对一个尴尬的处境:第三方销售的收入来自卖方,而不是来自买方,利益捆绑必然决定了它的倾向。而投资者要求“刚性兑付”的要求不合理,也不合法。但诺亚财富是否在销售时做了夸大宣传,还需要监管和法律认定。

  曾提前销售不确定项目、更改投资策略被指欺诈

  据金陵晚报报道,2012年6月中旬,诺亚财富向其高端客户推广一款名为“京兆地产基金三期”的产品。该产品由万科与诺亚财富共同打造,投资期限为两年,年化收益率最高达11.5%,产品投资标的为南京南站旁的地块和云南昆明的住宅项目。

  然而,《金证券》记者获悉,在“京兆地产基金三期”的信托计划中,被打包进去融资的所谓“万科昆明项目”,属于万科正处在洽谈中的项目,能否拿下昆明项目还存在不确定性,而这对该款信托产品能否实现预期收益率至关重要。

  在地产项目还没板上钉钉之际,万科为何急急忙忙携手诺亚财富,以此为基础推出所谓的信托产品,吆喝兜售?此后,万科南京分公司明确回应《金证券》,对诺亚推出此产品并不知情。

  这个高端产品的销售行为居然连声称的合作方也不知道,诺亚财富究竟葫芦里藏着什么药?

  诺亚财富方面给《金证券》的回复则是,“没有任何文本资料是关于昆明项目的,而且此款产品并没有上线,只是和客户洽谈中。”

  但一位“准客户”给记者提供的诺亚财富“京兆地产基金三期”介绍资料有图有真相。资料清晰载明:产品将南京项目与K项目12.6万平方米打包,建立2年期的信托融资计划,募资7亿元,认购起点为100万元。认购额300万元以下预期年化收益10%;认购额300万至1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为11.5%(见下图)。“诺亚在向我们推介时,都直接说K项目就是万科的云南昆明项目。”

  另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2年11月,有投资者表示其购买的2011年诺亚发行的广发基金的一款定向增发信托计划,在不经过投资人同意的条件下,随意更改投资策略。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他所说的产品正是陕国投、广发基金和诺亚财富共同成立的《陕国投-广发基金1-5号定向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据悉,这款诺亚的创新产品是其为高净值客户量身定做。在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之际,诺亚财富CEO汪静波曾表示,面对市场的挑战,诺亚财富采取了包括主动开发创新产品等一系列策略。

  但主动开发的定制产品显然还需要更贴近投资者,且在业界人士看来:“作为第三方机构,并不能独立发行产品,这款定制产品实际上打的是‘擦边球’。”一位要求匿名的第三方研究机构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