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超市购物怎么结账?现金、刷卡还是扫码?11月9日,建设银行推出支付品牌“龙支付”,从页面设计来看,龙支付与微信支付、支付宝非常相似,有AA收款、付款码等功能。除了建行之外,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也进军“扫一扫”领域。可以看出,在非接支付逐渐被认可的情况下,银行并不甘落后。然而,目前大中城市中的线下商超、餐饮等线下高频支付场景大部分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所覆盖,银行还有多少机遇?
银行布局二维码支付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和便利店,发现六成左右的年轻人在结账时选择使用扫描二维码的非接触支付方式,还有一些中年人士也是如此。今年53岁的方先生表示,之前儿子用微信给他转过1000元钱,他一直放在微信钱包里,出去买东西时能刷微信支付的地方他都不用现金了,出门可以不带钱包,结账时又很方便。
扫码支付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线下支付的一种主要方式,银行对这块大蛋糕自然不会拱手相让。截至目前,多家银行都在手机银行中嵌入了“扫一扫”功能。例如工行的二维码支付覆盖支付全场景,兴业银行的“钱e付”支付产品将支付宝、微信支付、QQ钱包等市场上主流移动支付方式集成并提供给银行及其合作商户使用。
一位银行人士介绍,银行将以二维码支付为纽带,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中小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银行系扫码失先机
事实上,银行早已进入“扫一扫”领域。2013年7月,二维码支付由中信银行率先推出市场。然而,2014年3月,央行以二维码安全性存疑为由,对此进行了叫停。随后的两年间,在监管层对市场探索的默许下,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抢占线下支付市场。
今年8月,央行透露已授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制定二维码支付的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协会已向会员单位发送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二维码支付的市场地位重新获得官方的认可。“在此背景下,银行又开始重新布局。”易观互联网金融总监马韬说道。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进一步表示,现在用户已经习惯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支付结算,银行如果不适应这个潮流,就要被抛弃了。
然而,市场已经不再是2014年的模样。在2016年二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42.8%,财付通占比20%,二者已经瓜分走超六成的市场。
而银行已经落后,尽管很多银行都联手苹果的Apple Pay、三星的Samsung Pay、银联的NFC(近场支付)等模式,作为闪付派代表加入战局抢滩支付市场,但据央行2016年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金额570.95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金额为29.32万亿元,仅占比5.14%。
“突围”胜算几何
银行通过二维码支付“突围”移动支付市场还有机会吗?马韬认为,目前来看银行优势并不明显,银行在用户量和用户场景等方面,与微信、支付宝有比较大的差距,且用户已经习惯使用后者。此外,现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跑马圈地还没有完全结束,在营销推广过程中,银行相对于支付公司也有一定劣势。
“现在用户对于‘小打小闹’的补贴都习以为常了,不论是给商户的补贴还是给用户的补贴,可能都略逊于支付公司,增加补贴意味着银行要提高获客成本。从覆盖面来说银行也没有很大力度。”马韬表示。
而在安全性方面,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向来把风险考量放在首位,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更高,但也有一位支付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银行在经验方面已经落后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遇到问题时的处理速度可能比不过支付公司。
不过,黄震也乐观地表示,虽然现在移动支付市场看似“大局初定”,但还有变化和发展空间。目前我国还有7亿人民没有上网,增量空间还很大,最终银行能不能攻下阵地还要看其支付工具的便捷度、场景度等。还有一位支付机构人士介绍,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已经趋近饱和,但三四线城市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移动支付还并没有普及,银行还有机会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