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八年后,中国站到舞台中央
发布时间:2016-09-05
文章来源:
分享到: 收藏

  2008年深秋,为挽救世界经济,G20领导人首次齐聚华盛顿。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在G20的舞台上留下身影底片。视觉中国供图

  2013年9月,在圣彼得堡城郊具有浓郁俄罗斯特色的康斯坦丁宫,习近平首次参加G20峰会,在各国元首中第一个发表主旨讲话。视觉中国供图

  仿青花瓷图案高悬屋顶,斗拱结构环绕,四周墙壁镶嵌着木质浮雕,在最具中国特色的G20主会场外,36位领导人前前后后站了3排。作为主席国首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站在照片正中,左手边是上一届主办国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右手边是下一届主办国德国总理默克尔。

  这张G20领导人的合影已经被定格过10次,今天是这群新朋旧友的第11次聚首。

  当GDP总和占全球经济90%的二十个经济体站在西湖畔时,中国的G20之路已经走了8年。早在2005年,坐落于京、津、冀交界黄金地带的河北香河“第一城”,宫阙高墙,亭台楼榭,曾见证中国与G20的首次触碰。那时,G20还只限于财长和央行行长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大家坐在椅子上,稀稀落落,微笑着望着镜头。

  3年后,美国次贷危机、华尔街集体沦陷将世界经济推向深渊。2008年深秋,华盛顿阴雨绵绵,寒意袭人,为挽救世界经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提议举行一次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当时英法等国提议召开西方七国集团的首脑会议,而美方则直言,没有中国的参与,这样的会议没有意义。于是,包括发达经济体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G20领导人首次齐聚华盛顿。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在G20的舞台上留下身影底片。

  此后的8年,从华盛顿到戛纳,从圣彼得堡到杭州,二十国集团正经历从危机应对到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中国,从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西方无奈之下请到G20峰会的“救兵”,乘势而上,变身为当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更加公平、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被定格的影像里,中国逐渐从角落走向舞台中央。

  镜头回到2009年春天的伦敦,天空阴沉,天气预报接下来的几天也是阴天,甚至可能下雪。一位媒体人说到伦敦的天气时,用了“gloomy(阴郁)”——这个词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地媒体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描述中。

  梦想与现实同样映照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巨头末路,悬崖求生,风暴过境,极度深寒。随着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升级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而且危机开始超出华尔街,向世界各地扩散。阴影在领导人的脸上隐现,合影里,人们望向不同的方向。

  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一张G20伦敦峰会的照片里,新闻中心的墙上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在合影中,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站在英国首相旁,构成画面的中心。事实上,从伦敦到匹茨堡,从多伦多到首尔,在西方经济哀鸿遍野、全球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需要有人驱散寒意,给世界经济带来信心。胡锦涛发表题为《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全面介绍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有效举措。北京街头已不时能看到盛开的迎春花。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