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连9月11日电 9月9日至11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东北著名城市大连举办,这令诸多与会者再次对东北经济进行聚焦。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李克强总理如是概括当前中国经济。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面对增速下滑、人口外流等多重压力,东北这台传统经济“巨型发动机”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再次成为本届达沃斯的热点。
一问:“断崖式下滑”警报解除了吗?
2.6%、6.1%、5.1%——今年上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均低于全国7%的GDP平均增速,继续垫底。
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夏季达沃斯会议期间说:“新常态下,经济波动向上、向下都有惯性,如果不控制惯性就会比较麻烦。”
当前,东北经济的波动方向恰恰向下,未来是惯性下滑还是筑底企稳,触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官员、学者、企业家在“问症”东北经济时,也释放了东北信心。
“工业实力强,人才基础好,自然资源丰富,东北的‘新三宝’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仍然蕴藏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机会。但关键是我们怎样挖掘出来。”来自东北的与会嘉宾、磁谷科技集团董事长马忠威说。
此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强化对外合作,正在从内外两个方向助力东北振兴。在整个东北,“创客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纷纷悄然出现,一批批新创客身影活跃。为硬产业提供软服务的生产型服务业也在兴起,汇聚新的经济增长点。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投资传统产能促增长如今已没有空间,这种倒逼正在加速东北的创新创业。在达沃斯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现场为东北进行国际产能合作做起了“广告”,“这次会是在东北开的,东北是一个大的装备工业基地,也是对外产业合作的基地”。
辽宁省常务副省长周忠轩说,目前,高端装备、互联网+的结构调整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作用开始发挥,去年已有433个单位走出去,有些企业已在国外建立投资项目。
目前,东北地区的用电量、运输业等经济指标已出现企稳向好动向。前7个月辽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收入逆势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 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开始回升或降幅收窄。国家发改委近日给出了对东北的最新综合判断,预计东北三省下半年经济运行将缓中趋稳,并有可能实现企稳 向好。
东北出现“人才大失血”了吗?
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了权威数据,东北人口10年净流出180万人,流失速度相当于西部省份水平。“不必讳言,受制于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势,东北人口外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说。
一方面是总体人口的外流,但是另一方面,人才的流动却出现令人乐观的迹象。刘积仁认为,东北并未出现“人才大失血”,一些新产业、新模式、新思维的出 现也在加速人才流入。以东软集团为例,该企业发端于沈阳,从20多年前的3个人发展为目前的2万多人,人才始终有进有出。
另据有关部门一份统计显示,2014年,辽宁省包括党政、经营管理等在内的六类人才总数已达52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比2010年提升1.4个百分点,黑、吉两省高端人才也表现为净流入。
鲜为人知的是,在东北东部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凤城,积聚了130户增压器生产民营企业,成为世界涡轮增压器生产和采购基地,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 华等全国15个高校及科研机构组成的院士专家团队。在本溪,通过发展医药产业,短短5年里吸纳了包括110名博士在内的上千名高端人才、35个海外研发团 队。
寒冷的气候条件和尚不发达的服务产业均是东北人才引入工作的重要掣肘,但是,针对高端人才的柔性引入正在日趋活跃。
每逢周一,北京至鞍山的航班上,会出现数十名“鞍漂”——他们周四、周五回到北京,其他时间在鞍山。荣信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王强就是其中之一,他说:“鞍山有我需要的工作岗位,在北京有我需要的生活环境和信息资源,这种生活方式很适合我。”
前来出席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说,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东北很难像南方一样拿出大规模的资金引进人才,未来需要在人才引进工作上加强创新,防止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
新一轮东北振兴之路向何方?
上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产生了巨大效应。2003—2012年,东北平均增速是12.7%,超过中国平均增速,GDP总量、城乡居民收入等均实现翻番。
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夏春玉看来,东北振兴还需要中央在政策上继续给予支持。实际上,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从11个方面提出了130多项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文件。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指出,现在东北经济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问题,这些企业不少属于战略性产业。在发达国家,战略性产业由国家补贴,在东北这些产业需要保持适当的投入。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东北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基础设施,中央对东北基础设施的投入,长远来看会有积极的影响。
夏春玉说,“加、减、乘、除”四字要诀对于解决东北问题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加”是加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减”是减少过剩的产能,“乘” 是创新驱动,“除”就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东北的比较优势存在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夕阳产业。传统产业不能丢,更多的是应该进行升 级改造。(参与采写记者:秦交锋、石庆伟、王炳坤、徐扬、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