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金融改革并不存在固定顺序
发布时间:2015-08-03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 收藏
  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转型发展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最近,金融改革已经从理论层面全面进入行动层面,很多重大举措密集出台,金融改革有望助推中国经济迅速跨过经济结构的转型期、体制改革的阵痛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金融改革将怎样进行,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的金融改革整体上是协调推进,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1978~1992年间,我国在初步构建现代银行体系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步伐,金融改革主要集中在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部分开放方面。

  1993~2004年间,我国金融改革内外并举,监管体系建立、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并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取得重要进展。而2004~2011年间,我国的金融改革在整个国内金融体系、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各个领域全面展开。2012年后,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同时加快推进。

  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始终有一些议论认为,加快金融改革会增加经济不稳定因素、有较大风险。应该首先完成实体经济改革,待更稳定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形成后,再全面进行金融改革。这种议论在30多年里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对金融改革提出怀疑和责难。但改革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一直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中国在经济取得奇迹的同时,金融的发展和改革也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

  201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牵头的课题组连续发布了《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和《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两篇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金融改革“协调推进论”。《金融改革协调推进论》就是盛松成和刘西在这两篇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形成的最新成果。该书从“可行”的角度论述我国的金融改革。它系统阐述和论证了协调推进金融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深入分析了我国协调推进各项金融改革的必要性,为推进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全球化时代国际金融体系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金融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普遍。各国情况各异,适合本国国情的利率、汇率与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方式不尽相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差异较大。

  实践证明,拉美国家的大爆炸式金融改革多以失败告终。美国实行先外后内的金融改革取得成功,而英国实施与美国几乎相同的改革顺序并未收到预期效果。日本先内后外的金融改革最终流产。德国的各项金融改革几乎都在20世纪70年代完成,前后相差不过两三年,各项改革互相配合,协调推进,产生了协同效应,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对35个国家的金融改革开放与经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协调推进金融改革开放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对各国的金融发展也有积极影响,而且一般不会显著提升一国的物价水平。

  作者将金融改革与利率、汇率超调理论相结合,证明金融改革并不存在固定顺序。如果金融改革墨守成规、刻舟求剑,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可能导致金融市场震荡,而审时度势、协调推进的金融改革可以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

  因此,金融改革并不绝对存在先决的充分必要条件,改革顺序不能也不会一成不变。部分国家即使按照固定顺序改革取得了成功,也会比协调推进金融改革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错误地判断经济金融状况,制定了错误的改革顺序,又不能适时调整,经济甚至会遭受重创。

  作者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各项金融改革,渐进审慎开放资本账户,将开放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基本开放,未必要等待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或者人民币(6.20970.00000.00%)国际化条件完全成熟,但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不能无限滞后。“内外并举、交替展开”可能是正确的政策选择。只要坚持全面推进经济改革,中国还将再创奇迹。

  我相信,本书将使更多人理解和接受金融改革协调推进理论,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实践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乐于将本书推荐给金融界的朋友。

责任编辑:郝源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