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垄断法实施不到5年的时间,中国又一次果断出手,这一次受罚对象是外企。
1月4日,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6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因垄断液晶面板价格,遭到国家发改委经济制裁3.53亿元人民币。据悉,这是我国政府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的首张罚单,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政府开出的金额最高的一张价格违法罚单。
此次反垄断调查释放出什么信号? 3.53亿元究竟是高还是低?罚单将会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深入调查。
◆◆事件回放
根据调查,2001年至2006年6年时间里,韩国三星等六家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在我国台湾地区、韩国共召开53次“晶体会议”,针对全球市场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协商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涉案企业依据晶体会议协商的价格或互相交换的有关信息,操纵了液晶面板市场价格。据统计,2001年至2006年,面板成本占彩电生产成本的80%左右。近年来这一比例有所回落,但也在70%左右。涉案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损害了国内电视机制造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发改委表示,6家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一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规定,按照《价格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责令涉案企业退还国内彩电企业多付价款1.72亿元,没收违法所得3675万元,并处罚款1.44亿元,以上经济制裁总计3.53亿元。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在被罚名单中,LG的罚款额最高,达1.18亿元,三星为1.01亿元,奇美9441万元,友达2189万元,中华映管1620万元,瀚宇彩晶24万元,友达因最先坦白而被免去罚款。
对中国政府的处罚,6家企业均发表声明,作出认罚态度。如三星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回复称:本案件与欧洲、美国、韩国等反垄断机构的调查案件相同,对于本案件的相关调查三星液晶面板进行积极配合,在去年9月也确认了相关事实。LG Display(LG旗下面板制造子公司)也回应称,此罚款是针对2001年到2006年间液晶面板行业价格垄断事件实施的,不会对LG Display的销售及其与各大客户之间的关系造成任何影响,LG Display仍将持续稳定地为全球客户特别是中国客户提供各种高端产品,同时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LG Display将继续坚持强化正道、透明经营的方针。
6家企业还承诺尽最大努力向我国彩电企业公平供货,向所有客户提供同等的高端产品、新技术产品采购机会;承诺对我国彩电企业内销电视提供的面板无偿保修服务期限由18个月延长到36个月。据了解,LG、奇美、友达等企业已经在2012年12月份前开始实施保修期延长政策,三星也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据行业协会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国内彩电企业减少维修成本支出3.95亿元。
首张罚单:意义大于金额
涉嫌垄断价格,不论国内国外企业都应受罚。尽管中国政府早已将那些总部设在国外的外资企业纳入审查范围,但在此之前并没有“真刀真枪”地进行过处罚。专家认为,此次发改委就价格垄断行为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6家企业作出处罚,标志着中国大陆反垄断法在实施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英国《金融时报》说,此前中国企业并不愿向中国有关部门提交调查行业内境外垄断企业的申请,因为此举并没有先例。但现在,中国已经用行动证明,它会对来自任何地方的垄断企业采取行动。
“目前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政府和公众头脑中缺乏应遵守中国反垄断法等经济法规的概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其实中国大陆市场广大,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进口国,任何一个达到足够规模、心怀全球市场雄心的企业都无法承受丧失中国市场的代价,中国完全有能力迫使意图漠视中国经济法规的境外企业机构屈服。
针对同一违法事实,虽然相较于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全球其他主要市场,中国对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6家开出的罚单数额并不算大,但专家认为,作为中国政府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的首张罚单,其意义远大于处罚金额。
就在不久前,美国对6家企业合计判处罚金12.15亿美元(约合73.7亿元人民币),还对3家企业的9名高管追究了刑责;欧盟对涉案企业判处的罚款总额为6.48亿欧元 (约合52.6亿元人民币);韩国判处的罚金总额为1940亿韩元 (约合11.4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对六家企业的处罚金额明显要少很多,甚至有网友认为“简直是‘九牛一毛’”。
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解释称:由于中国的《反垄断法》2008年8月才开始施行,而此案的违法行为发生于2001年至2006年间,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以及在新旧法间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中国依据《价格法》对案件进行定性处罚。美国、欧盟依据本国《反垄断法》进行处罚,罚款基数是“涉案企业销售额”;而中国依据《价格法》,罚款基数是“违法所得”。如果根据中国《反垄断法》处罚,罚款基数也是这些企业的销售额,罚款金额比现在要大得多。此外,涉案企业都有自首情节,不同程度从轻处罚了,因此罚款数额相对较少。梅新育也表示:“低于国外的罚款额既然是有法可依,那么我们就不应主张实施超出法律规定的惩罚。 ”
业内人士说,对于受罚的外企来说,应该认识到中国反垄断法的目标绝不是为了把某一家或几家企业、一个行业“整死”。相反,其初衷是为了建立一个能让外企、国企和民企都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反垄断发源地美国,美孚、微软等超级大企业都因垄断而被重罚甚至肢解,但它们在受反垄断调查或制裁后并未就此沉沦,相关行业也从此充满活力,最终实现了整体进步。
专家说:纵向做深,建立研发国家队
上海交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是相当接近市场的业内专家,他告诉记者,在罚单涉及的时段,我国电视机制造商所需的液晶面板几乎百分百依赖进口,即便是现在,进口依赖度仍高达80%左右,另外20%国产的液晶面板,也不是我国企业自主掌握技术,而是引进国外流水线生产的。“国内自己投产的液晶面板在最初阶段甚至比直接购买进口部件更贵。因此,液晶面板的价格可以说一直居高不下,基本要占到电视机生产成本的60%-70%。 ”
类似情况在家电行业并不鲜见。拿空调领域来说,近年来,变频空调由于节能等优势日益成为主流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变频空调与传统定频空调的区别就在于压缩机内的一个变频控制器,虽然只是小小一个部件,但国内企业仍未掌握这项技术,可以说,日资企业扼制着行业的命脉。
在韩建华看来,国内电视机制造企业辛苦的生存状态其实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中国是制造大国,国内的家电生产企业,虽然产销量连年扩张,但始终无法成为世界级品牌。在电视机制造领域,我国的年产量绝对是全球第一,然而,在技术方面,国内企业这些年基本上都是跟在国外厂商后面走,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行业上游的领先企业手中,下游的制造商只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为电视机附加功能求得微薄的利润空间。国内企业低成本的经营模式,使得整体在行业内缺乏话语权。
相比其他产业,电视机产业高度市场化,完全放开,充分竞争,也没有任何扶持政策,这有其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韩建华指出,这样的行业现状不利于技术的积累,不利于前瞻的创新。他回顾了我国电子行业的历史,上世纪50-60年代,也就是电视机仍处在电子管时代的时候,我国的技术水平属于比较领先的,当时上海有30多家无线电厂,研发和技术力量相当雄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逐步放开,竞争加剧,过分强调市场性结果导致应集全国之力、全行业之力完成的高端研发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之后,国内企业也曾尝试过多样的技术合作,但大多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韩建华认为,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这次的罚单意义重大。第一,为国内企业赢得了一点话语权,也鼓励了国内企业的维权努力,让更多企业敢于对强势企业说“不”;第二,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上游企业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垄断价格,维权成本也会下降;第三,液晶面板价格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增大。“中国是产能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从某种角度来看,行业巨头还是非常倚重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 ”
更有价值的是,这次的罚单应引起我们深层次的反思。韩建华归纳说,国内家电企业更愿意横向做大,而不注重纵向做深。横向做大就是追求规模效应,像长虹收购美菱、美的兼并小天鹅等,这样的例子不少;而纵向做深则是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像日本的松下等企业就是自己为自己配套的,而我们却是有自己的冰箱厂,却没有压缩机厂。当然,造成这一现状也有其客观原因,和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技术扶持等相关,也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有关。比如说,现在国内的电视机企业就没有哪家拥有引进最先进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整体实力。
韩建华表示,国内优秀的企业是时候多考虑技术转型和研发投入了,显示技术日新月异,电视机的更新更是一天比一天快,未来的电视机可能就是一块“幕布”连着一个“盒子”。虽然京东方、TCL已经在液晶面板的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我们需要瞄准未来的主流技术,才有可能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境遇。 “这里面不可或缺的力量来自国家层面,我们需要在政策上引导,在体制机制上调整,并建立国家级的技术研发团队。 ”
企业说:影响未至,智能为王
海信在上海市场一直占据着国产电视机销量第一的位置,此次事件对终端市场有着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海信上海营销中心总经理王伟。
王伟表示,此次事件不足以撼动行业格局,对终端市场的影响也相当有限,国内电视机价格不会因此大幅下降,但罚单的示范效应无疑会提高国内采购企业的议价能力,未来一段时间,液晶面板的采购价走低进而降低电视机售价不是不可能。另一方面,面板保修从18个月延长至36个月无疑是个好消息,消费者得益,制造商也能节约一部分投入。
据王伟介绍,2012年,在上海市场,海信的销售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30%,这甚至高于企业年初时所作的预期。王伟说,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加大力度开拓电商、专卖店等新兴渠道,整体提升了销售规模;第二,日系品牌由于自身及外部一些原因,去年的业绩下滑十分明显,一些品牌甚至退出了电视机行业,这对整体国产品牌都是提升的机会。
康佳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吴小喻同样相当关注这一行业内的大事件。在他看来,在技术方面加快提升步伐是国内企业对垄断说“不”的必由之路。在他看来,电视机产业的更新换代比别的产品快得多,两三年可能就要换一代产品,这就要求厂商在技术上不断更新。事实上,国内厂商在技术突围方面一直做着努力,比如康佳在昆山投资兴建了生产液晶模组的流水线,据吴小喻介绍,进口价格如果是2000元的液晶屏,模组部分成本占到40%左右,通过模组自制,康佳可以把这部分成本控制下来。这是比较具有性价比的技术投入,因为如果1000元的屏完全自己生产,投资可能需要上百亿元。吴小喻还告诉记者,康佳2012年在上海的销售同比也提升了三成左右,这得益于康佳在整合整个产业链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是在硬件方面往上下游探索,康佳已经在做自己的LED芯片;另一方面则是整合内容,包括和百视通合作,拓展内容来源;和银联合作,开展电视支付等。
不难发现,不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在电视机领域,质量、技术的竞争日趋同质化,唯一有质的区别的是对于新技术的把握。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很可能由于跟不上产品的更新换代而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吴小喻告诉记者,如果看一下几大液晶面板生产巨头过去几年的业绩,可以发现,业绩出现巨变并不稀奇,赚的时候可以是盆满钵满,赔的时候也可能是血本无归。由此可见,罚单也好,垄断也罢,都是暂时的,过去式的,而面向未来才是出路。
如果说这些离市场似乎还稍有距离,那么智能电视就一定是2013年的市场热点。事实上,近年来,国产品牌在智能电视领域的布局颇为活跃。
“我们对明年的市场情况相对乐观,预计随着引导消费的相关政策出台,随着厂商进一步拓展电商等销售渠道,液晶电视,尤其是高端3D电视、智能电视的销售会迎来一波高峰。 ”王伟介绍说,在1月8日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的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展CES上,高清显示和智能应用是两大焦点主题,在韩日企业纷纷推出OLED等超高清平板的同时,海信也在展会上推出了最新的U-LED电视,ULED (U系Ultra缩写,意为极致、超高)是在LED屏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软硬件优化,在高对比度、高色域、高清晰度和更快速度上大幅度提高显示效果。 “尽管不掌控显示屏,但海信U-LED还是通过技术突破获得了CES‘2012年度显示技术创新奖’。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显示技术上获此大奖。 ”
康佳同样也在智能电视领域发力,“目前在上海市场,智能电视的销售已经占到康佳整体销售的半壁江山。”吴小喻还预测说,“下一轮,可能是OLED电视的竞争,也可能电视屏幕甚至完全‘消失’,全息投影成为电视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
毫无疑问,日本家电企业市场份额的衰减,给其他电视机企业,尤其是国内企业创造了机会。有机构预测,日企在中国电视机市场销售滑落将可释放出1000万台的市场空白。对于业内关于三星、LG等韩企将分流该部分市场份额的说法,中国电子视像协会会长白为民日前表示,这个空白应该由国产彩电品牌来填补,国产品牌有这个能力完全填补。
除了海信、康佳、长虹、TCL、创维等行业领先者外,其他国内厂商也期望通过智能电视领域的比拼实现“弯道超车”。比如,业界新锐清华同方电视的新一代跨界智能电视也已创新上市,无线WIFI、安卓系统,使得电视机和智能手机一样好用。微博达人可以用跨界电视登录微博,游戏迷可以用跨界电视玩体感游戏,QQ一族们还可以用跨界电视视频聊天,连以往需要连接其他设备才能实现的卡拉OK功能,跨界电视也能“一力承担”……应该说,智能电视正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更多更全功能的期待才迅速成为市场主流。相信更多样化的智能电视产品,更丰富的智能电视应用,将使得这个由一张罚单开启的2013年电视机市场更加精彩。
延伸阅读
还有哪些IT领域被外企垄断
软件相关系统
软件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操作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目前,国内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基本由国外软件所垄断。比如,截至去年11月,微软的桌面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7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4.7%。国产系统中比较有名的是中标麒麟、中科红旗、中科方德、凝思、拓林思等等,但它们的市场份额都很小。
支撑软件 (包括数据库软件、软件开发工具和介于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之间的中间件)产品市场与操作系统相似,国外软件产品占垄断地位。
应用软件除通用的管理软件基本使用国外软件外,财务软件、排版软件、教育软件、手写及语音软件、行业(金融、电信、税务、石油、军事和国防工程等)应用软件等,基本已经掌握在国内软件商手中。
智能手机系统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在安装了丰富的应用软件后,功能相当于一部掌上电脑,近两年在中国普及率迅速。美国风投KPCB不久前发布的 《2012互联网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70亿人,增速为50%,用户主要为高端和中端消费人群。但据记者了解,目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被国外厂商所垄断。
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国外操作系统在我国智能手机中的占比已经超过95%。其中,美国谷歌公司的安卓系统(Android)占比最高,达到90.1%;美国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iOS)占比4.2%;还有大量中国用户在使用芬兰诺基亚公司的塞班系统(Symbian)与美国微软公司的微软系统(Windows)。
由于安卓系统采取了免费的市场策略,导致中低端智能手机和便携式电脑大量使用安卓系统。此外,安卓系统可以让程序设计者自行开发应用软件,也使其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业内人士估算,2012年在中国市场投放的1.4亿台移动互联网终端中,搭载安卓系统的超过总数的2/3。
本网编辑: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