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已经普及了自动售票机和自动验票机,只需刷身份证就可以购票、进站。(图片来源:日媒)
中国日报网12月21日电 近日,日媒《东洋经济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聚焦中国高铁无纸化车票的普及。最近,依托智能手机的电子支付服务在日本成为话题。IT化急速发展的中国,就连日本都知道手机支付在中国的广泛普及。据介绍,2017年6月,日银发表的调查报告《手机支付的现状和问题》显示,在日本,回答“会利用手机支付功能”的人数只占调查总数的6%,而以中国的城市消费者为对象的调查中,回答“过去3个月都在用手机支付”的人数达到了98.3%。
手机支付的普及也体现在铁路上,排着长队购买车票的时代在中国已经远去。现在,纸质车票和现金支付正在成为历史。伴随着中国高铁线路网的扩大,车票预约系统也一跃进入了IT化时代。中国高铁推行无纸化车票的背景是什么呢?《东洋经济周刊》探访了中国各地的车站。
中国拥有日本10倍以上人口,也拥有绝非日本可以比拟的铁路运输需求量。据统计,2018年中国春运期间,铁路利用人数达到了3亿8千万人,大城市的车站四处都挤满了人。相比日本即将到来的年末探亲假期,中国的春运期间买票的困难程度远超日本。因此,20世纪90年代就催生了黄牛倒卖车票。黄牛出现在各地的铁路车票贩售点周围,以初次返家的人为目标倒卖车票。不仅仅是春运期间,黄牛在平常时段也会倒卖难买车次的车票,导致了假票的泛滥,让中国铁路部门头疼不已…………这就是中国过去常见的景象。
为此,铁路部门启用了用身份证实名制购买车票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促进了中国铁路事业的进步。而今,随着技术的革新,中国的铁路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现在的中国已经普及了自动售票机和自动验票机,只需刷身份证就可以购票、进站。去车站购买车票时会发现,几乎看不见排队买票的人,购票窗口前只有询问列车发车时间和车票剩余数等事项的乘客。窗口的工作人员表示“绝大部分的乘客都在网上买票了,不需要特地来窗口”。环顾四周,只有自动售票机前面排起了长队,乘客事先在网上购票,到自动售票机前刷身份证就可以取票了。因此,也无需使用现金或者银行卡来购票了。
而今,网上购票的支付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一般是使用网上银行支付,而现在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成为了主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中国电子支付服务的两大巨头,中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可以使用微信和支付宝刷二维码乘坐地铁。
而另一大进步则体现在高铁的网上订餐服务。
在中国高速铁路网上,乘客的“吃饭”成为了一个大问题。2017年7月,中国的铁路部门推出了高铁互联网订餐服务。打开“铁路12306”的官方APP,就能看到每趟车次可提供外卖服务的店铺和菜单,旅途中的特产也可以订送。在列车发车1小时前预定好的话,列车员就能把食物送到乘客面前。
短短10几年,中国的高速铁路就得到了显著发展。立足乘客本位思想,利用IT技术解决乘客需求,这是中国铁路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