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财经 > 国际交流 > 正文
达沃斯上的中国全球化密钥
发布时间:2017-01-19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收藏
  
1

 

  “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面对全球化遭遇的逆流,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瑞士达沃斯给出了中国态度。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为全球化做了强力辩护,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经验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提出了中国方案。

  强心针

  本次出访的主题,在几天前的外交部吹风会上就已言明。在中方期待习近平出席会议实现的四项成果中,第一项就是针对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切,阐述中方有关看法和主张,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设计源自当下正处于混乱中的世界。2016年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坚持本土主义的特朗普胜选,英国脱欧,各国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与预期相去甚远的世界贸易总量。IMF数据显示,世界贸易总量从2012年起连年低于3%,不复当年之勇。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达沃斯这样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面对越来越强的反全球化声浪,中国态度将是强心剂,有定海神针的作用。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方向不明朗的背景下,没有其他国家能够代替中国在此关键时刻的话语权。”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各国精英对那些反对全球化的招数也郁结已久。所以习近平的发言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双刃剑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习近平再次提到,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并引用了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说,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他也承认,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时,“蛋糕”不易做大;而且,反全球化的呼声值得被重视和深思。

  一言以蔽之,我们要解决对世界不利的那一刃。但是对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中国持有坚定不移的态度。对这股“逆流”,习近平打了个不错的比方:“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他还说,“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

  世界经济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的背景下,习近平为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升级版“中国方案”。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中国经验

  中国也在用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中国经验、中国对全球化的适应,与一些国家逆全球化的潮流形成反差,中国的样本也证明全球化不是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应该有更大的话语权,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感、正能量。” 何茂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

  事实上,习近平对全球化的倡议,至少在去年的两次外事活动中已有明确表达。这次提到的“包容”与去年的G20杭州峰会,达成了《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等一系列文件,被广泛认为是阻止全球化逆转的重要举措。去年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4个坚定不移的主张,其中之一就是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

  更为实在的是,中国发展的快车与便车。习近平说,中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习近平在演讲中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 更好的对外开放格局,则是题中应有之意。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