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30日,2016中澳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论坛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举行。来自中澳双方政府、企业、研究所、大学等约3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围绕中澳两国在能源与资源、先进材料与制造、健康与医药、环境、农业以及科技产业化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及各自感兴趣的课题,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研讨,大家普遍认为,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前景一片光明,两国科技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为中澳关系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把握合作机遇 加快成果转化
昆士兰州创新、科学、数字经济和小型企业部部长伊诺克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是昆士兰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昆士兰州已经同中国科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前,澳中两国面临诸如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农业及食品供应等共同挑战,此次论坛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机。伊诺克告诉本报记者,昆士兰州为有中国这样的创新伙伴而自豪。双方的科研合作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2005年,昆士兰州科研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8%是与中方人员合作完成,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上升至19.5%。昆士兰州今后将重点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中国的科研产业化道路值得昆士兰州借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谭铁牛介绍了科技创新的全球发展趋势、国际合作现状以及中科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战略。
与会的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赵永琛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中国与昆士兰州的科技合作发展迅猛,双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应对气候变化、医学、生物技术、能源等诸多重点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相继建立起中澳公共卫生研究中心、中澳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研究中心、中澳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合作实体,为应对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昆士兰州与中国诸多科技合作项目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由昆士兰大学教授弗雷泽和中国已故科学家周健在上世纪90年代共同研发的世界首例宫颈癌疫苗,该疫苗不仅为全世界妇女带来了健康福祉,获得了欧洲发明奖,更成为中澳科技合作与深厚友谊的典范。弗雷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非常了不起,特别是在医药和通信技术领域。中国非常善于将科学技术产业化,并致力于国际推广。”
推动经济发展 成效有目共睹
当前,以合作促创新成为科技活动的鲜明特征,科技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合作浪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积极与各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澳大利亚也在努力摆脱以往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转而更多地依赖创新驱动,而且发布了国家科技创新议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上,中澳两国互有需求,互有优势,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科技参赞王强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澳两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与合作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一批像华为这样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了澳大利亚当地的经济建设,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电商平台也为促进两国的经贸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相当数量当地电商的发展壮大。
1985年,第一批中国科技人员乘坐澳大利亚的船只赴南极开展科考活动。也是从那时候起,两国的南极科考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极地研究合作成为两国科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两国极地科考人员在科研和后勤保障方面相互协作,几乎到了不分彼此的程度。中国的南极科考船每次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市停靠时,都会为澳大利亚科考站捎带补给物品;也曾发生过澳方人员在南极生病,中方出手相助,用自己的飞机将其运回的感人故事。
2012年,“平方公里阵列”天文望远镜项目正式选址澳大利亚和南非,中国是该项目重要的参与国,为项目实施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包括天线的生产在内,澳方项目很多都是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这反过来又对不久前在中国贵州竣工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目前,在两国的通力合作下,“平方公里阵列”项目在澳大利亚取得迅速进展,中方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也取得重大突破。
拓宽合作领域 实现互利共赢
澳大利亚的科学技术并非大而全,但在诸如生物医药、雷达、通信、先进制造、农场管理、畜牧业和奶业等方面却是世界一流的。中澳两国在农业、海洋、环境、先进材料领域的长期深入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澳专家普遍认为,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推动中澳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而如何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的投资合作,使两国的科技合作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造福两国人民,已经成为两国政府共同关切的问题。
昆士兰州创新、科学、数字经济和小型企业部总局长梅里克认为,澳大利亚在部分科技领域有着强大的研发实力,而中国不仅综合研发实力强大,而且在科技转化方面成效卓著,澳中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前景一片光明。
本次论坛的主办机构、昆士兰州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主席郭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召开此次论坛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集中研讨如何加速创新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并探索中澳两国在资源能源、尖端材料、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机会,实现互利共赢。“许多在澳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不仅是澳大利亚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导者,也在两国科技和教育领域开展合作的过程中扮演了桥梁和纽带的重要角色。相信在未来的中澳科技创新合作和产业化过程中,华人科学家还会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强对记者说,中澳科技创新合作将为“一带一路”与澳北部开发战略等对接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成功的科技合作基础之上,推动跨境科技创新投资,将为青年投身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本报布里斯班11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