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的今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进行访问,掀开了中非合作的新篇章。此次访问将打造中非合作的“升级版”。
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2亿元。非洲则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新兴的投资目的地。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亿美元规模,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频繁的经贸往来已让彼此难以分离。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对于中非合作前景,李克强总理在非盟会议中心演讲时表示,要抓住机遇,风雨同行,共创未来。
基础设施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当下中国正积极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电力、电信等项目建设。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项目就是中国公司在非洲承建的首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埃塞乃至东非地区第一条城市轻轨。类似项目不仅有助于非洲区域间互联互通,给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有利于打造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高地”,实现互利共赢。
实现产业对接,是中非合作的新特点。中国具有一定的科技基础,资金相对充裕,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非洲劳动力充足,亟待推动自身从农业、资源型产业向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中国当下劳动力成本快速提升。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工资是中国的1/2,而非洲一些地区的工资只有中国的1/8到1/10,恐将是产业转移的最后一站。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促进非洲就业、增强社会稳定、改善外汇收入。
吸引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也需要非洲国家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等基本保障。据了解,前些年由埃塞俄比亚总理亲自引进的中国鞋企华坚集团已在埃投资建厂,截至2013年底,华坚在埃塞已雇佣3500人,并准备未来3-5年发展成制鞋产业集群,计划雇佣10万人 。
注重民生领域合作,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又一亮点。在未来中非合作六个重点领域中,有三项涉及民生话题。减贫是民生之首,中国对非援助将向医疗、农业等方面倾斜。在低碳环保领域,中非合作将进行积极尝试,推动美丽中国和绿色非洲一路前行。人文交流是心心相印的基础,能够促进双方加强了解。中国还将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中非合作正从“硬件”向“软件”延伸。
“蜘蛛合力,足以网住狮子”,是埃塞俄比亚的谚语,寓意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与非洲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双方不断深化互利合作不仅加深友谊,也必将继续增加人民福祉。